直销在华七年之痒:消费者难买到实惠商品
http://www.dsblog.net 2013-04-01 09:39:44
笔挺但并不昂贵的黑西装,整洁的白衬衣,崭新的某国产车。略微胖了一些,但仍然“拾掇”得挺精神。
这是五年后杨薇再见欧阳路时的第一印象。“看起来气场更为强大了。”她说。
欧阳路是一名直销人员,杨薇是他从业两年后服务的顾客。
前后七年的时间不仅仅改变了欧阳路的生存状态,它事实上见证了一种营销模式:直销,在中国合法化后的进程。
2005年12月,在取缔直销和传销七年之后,中国政府颁布《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放开直销。2006年6月22日,雅芳中国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
然而,又是七年之后,在经过直销、零售、直销的三次转折之后,身为全球最大直销企业的雅芳宣布中国公司将再次转型零售。同年安利中国的销售额却高达271亿元人民币(约为43.6亿美元)。2013年,中国登记注册直销企业数量达到33个,创历史新高;但相比中国数以万计的企业,仍是九牛一毛。
信与不信
这次见面让杨薇想起了欧阳路第一次上门推介洗衣剂的场景。
一进门,他就非常热情地打招呼。“就像自己是很久不见的朋友。”在花了至少五分钟问了洗衣机的型号、洗衣的模式、主要洗哪些衣物之后,欧阳路很“自然地”表示自己推介的产品刚刚升级,不仅适用冷水,而且更易漂净。
谈到最开始的日子,欧阳路回忆的版本则是:2006年,39岁的他刚开始接触直销企业。此前他开过发廊、做过餐饮、办过洗衣厂,还差点与人合伙做茶楼。他已经有些积蓄,跟那些“北漂”销售伙伴似乎有些不同。后者要么在大街上冷不丁地要给你“介绍介绍”某公司,或者蹲在地铁口怯怯问一句“要某某产品吗?”
但其实他并无两样。
欧阳路回忆道,为了积攒足够的顾客源,在最初的三个月,他天天大清早开着车停到市区,戴上帽子,拉低帽檐就开始散发宣传资料。
“某某公司宣传资料、某某公司宣传资料……”时隔七年,欧阳路说起当年的自己,眼睛里满是笑意,仿佛这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当初的窘迫其实并未从记忆里消失。他说他对待自己介绍、培养的“销售伙伴”,就像“妈妈对孩子一样”。
做直销,没有底薪、没有保险,“刚开始的时候,你就是孤独的异类。”他说。
有人信你吗?
欧阳路没有回答。倒是他身边的“销售伙伴”心急:“怎么没有?第一天不信,第二天不信,你一直在那儿就会有人信。”这位小伙来自河北,今年29岁,从事直销行业不到一年,已经从“直销员”升到“经销商”,月收入1000到2000元之间。
但没人能统计这“信”与“不信”之间的比例。
孪生兄弟?
“因为直销与传销在法律上并没有被清晰地界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系主任陈立平说。
作为一种营销方式,直销(Direct Selling)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风行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
在中国,直销这一概念并没多少人知道,但它的“孪生兄弟”——传销,却是真正的家喻户晓。
1990年,全球最大直销企业雅芳进入中国。中国第一代直销员便是当年沿海地区赫赫有名的“雅芳小姐”;1992年,安利、玫琳凯等其他直销巨头亦相继进入。直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开始为人所知。但不幸的是,在一传十、十传百的社会传播下,直销除了让公众了解到企业有较好的产品以外,也带来了“人传人、赚快钱”的幻想。各种传销“老鼠会”应运而生。
- 雅芳又易主 20亿美元身价被“1美元”贱卖
- 世界第二大直企Natura&Co退守雅芳模式?
- 雅芳或再度被出售 自然阳光推出全新品牌平台
- 雅芳推出新佣金结构 于2025年1月1日生效
- 雅芳公司发声:与雅芳产品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 ·新时代玛咖黑果枸杞压片糖果升级上市
- ·安利启动首个「真实世界研究」
- ·安发生物四川分公司11月15日开业
- ·无限极全球年会主题官宣
- ·如新家用智能扫描仪将上市
- ·太阳神益康财富峰会收官
- ·康力第一期全国私董会圆满落幕
- ·2025安惠优秀经销商表彰盛典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