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遇见范家辉:一位跨国企业高管的微积分人生

遇见范家辉:一位跨国企业高管的微积分人生

http://www.dsblog.net 2014-06-06 14:47:17


 
  香不能断
  位于十六番的鲤鱼门本是个小渔村,算起来也有150多年了。1960年代,有渔民划着小舢板靠岸,叫卖新捕的海鲜;岸上的食客踩着晃悠悠的木排,去挑那仍在扑腾的活物,钱货交接,提着就到一旁的小馆活杀现做……范家辉描述40多年前的风情。
  他径直往海鲜街深处去,在熟识的卖家停下,招呼,挑拣,顺手拈只虾丢给一尾隆头阔唇的大鱼。大鱼一转身,虾不见了。
  在这地道的香港食肆,空气里满是9个音调的粤语,铿锵婉转,每个韵脚都落在俗世的喧腾里,这是他熟稔的玲珑市井。
  范家辉生在香港。一岁多,母亲离开了家,妹妹刚出生,父亲事业最低谷远走日本。奶奶,一位只识得《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妇人,在三角地开了一爿门面大约2米的檀香店,撑起一家七口的生计。
  “我是跟六个女人一起长大的,四个姑姑一个妹妹。没有长成贾宝玉,倒还不错。”范家辉一开口,便表现出与内地的“不隔”;当他引用起毛泽东、邓小平的话,就更有一种“贴近”。
  从一岁多起,他在檀香店里长大,紧挨着菜市场、小店铺、书报亭……看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听的是南腔北调。长到五六岁,司看店之职。
  “香是家里自己做,哪怕一时赚不到钱,用料也要够足――断香是忌讳,也是砸牌子的事。”范家辉说,诚信、刻苦、耐劳,是奶奶的言传身教。
  “小买小卖,来的都是邻里,大部分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大妈。递过来一张五块钱,第一,拿个算盘出来打给她看,一块七的香,要找三块三;第二,找钱是一块、两块、三块,一毛、两毛、三毛,一张张数给她,这叫清清楚楚。”他演示五十年前的找钱动作,一板一眼。
  “点点滴滴,细水长流,口碑传出去,奶奶的店就慢慢在扩大,后来她可以跟印度人做生意……精准,做事做在点子上,这都不是读书读来的。”
  范家辉个子不高,但在做生意这件事情上,他却是个大块头――我是说,他开窍得早。
  运檀香的纸板箱可以卖废纸,一毛钱一斤。他喜欢下雨天,拖着十个纸箱往回收点去,心里想的是雨水的增量。多年以后,当他在河南驻马店或者洛阳收购生牛皮时,看着当地回民拿牛皮泡在水里或者抻大面积,心知肚明。
  读小学,他用新奇士汽水瓶盖配上小木条做成飞镖卖给同学,一毛钱一支。
  因为喜欢读报,常常偷拿店里代替收银箱的小竹箩里的零票去报亭。后来,奶奶让他记帐。再后来,他跟报亭老板讲好,月结。
  “哈哈,就是挪用亏空啦……”范家辉忽然转向公关经理,“这些调皮捣蛋的事会不会影响公司形象?
  12岁起,每年暑假至少打两份工。他在运动鞋、滑雪手套、皮箱、火柴盒的生产流水线上停留过,当过电影院的带位员、百货公司健康食品销售员、保险推销员、快餐店员以及清洁工。最火热的场面大概是压膜:赤身穿条三角裤,戴三层手套,将一块砖伸进火炉烧制……这份工,他坚持了三天。
  当时家境已经不错,他不必为赚钱打工,他说是想获得经验――了解社会的不同层次和每一种生活的样貌。
  “有两句话我很喜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多事情都有道理在其中,关键是怎么去品味它,把它内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范家辉说。

 

 

  光合作用
  范家辉上了一所基督教教会小学,70年代已有百年历史。他的父亲和姑姑们都从那里毕业,最小的姑姑品学兼优,只长他6岁。学校里始终有些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教授中文,一方面爱屋及乌,一方面怜其身世,鞭策他背下许多唐诗宋词,并把传统儒家文化交待给他。
  他出示手机里新近与父亲的唱联。父亲拟一联“希望引出佳句”,他对联并横批,得回应“为父深佩”。他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在这一刻,愈发精亮。
  40多年前的香港小孩也读四大名著,范家辉最喜欢《三国演义》。“它对我后面做事情很有帮助,里面有传统价值,有计谋,有策论。但《红楼梦》我没办法,二十几岁重看,我都没办法看过第二章。后来睡不着,我就拿它出来。”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记者:李宗陶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