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遇见范家辉:一位跨国企业高管的微积分人生

遇见范家辉:一位跨国企业高管的微积分人生

http://www.dsblog.net 2014-06-06 14:47:17


  2003年,他陪家人去西安,没跟旅行团,包了个车往汉武帝陵去。一路上,他发现乡下路与路之间很少有车辆交会,即使有,车与人,车与车之间总能有序通过。乡人哪里需要红绿灯么,他感同身受。
  另一次文化相对主义的经验是在印尼。90年代初,他每天在雅加达晨祷的钟声里醒来,这样的钟声,每天要响五遍。他只能上午召集公司成员开会,因为下午当地人要礼拜。下午,他花一美元就能找一个当地人陪打一下午网球……在这个天气只有热、很热、非常热三种情形的赤道岛国,几千万年以来,人们不需要时装,树上结满果实,七八斤的河鱼随手可捞,困了上树就可以睡,人们不需要储蓄……
  “就像香港人比较务实、急功近利,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后来,范家辉每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城市,先去走访当地博物馆,像一个有经验的人类学家那样。
  做直销如同做保险,都是与人打交道含量极高的生意。对市场的认识,对国情的判断,对政策、门槛的把握,对历史、文化、商业的综合考量,20多年来,范家辉在亚洲各国精研的,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在菲律宾,他曾触犯过黑帮利益,进出8个保镖陪护,行踪保密,仍然眼看着两辆车在身后爆炸;也收到过恐吓短信。
  他喜欢引用毛泽东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或引邓小平的话“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又或者温家宝的话“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他推崇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破窗理论”(涵义是细节对人的暗示作用);也有自己的话“共通的国情,就是人”。
  1997年香港回归,他第一批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此后他所有的言与行,纳入一个抽象的归纳“爱港爱国”,却有实在内容。

 

  听范家辉谈国情――
  国家的和谐是什么?就是人人有饭吃。
  中国大陆自成一体。
  新加坡五百万人口比上海一个徐汇区还要小。拿整个中国跟新加坡比法制、比公务员素质,这不公平。
  有人性,就一定有贪腐。香港七百万人口,用十五年的时间才建立起一个制度(指廉政公署的设立),让大部分的人会害怕去贪污腐败――金钱、名誉、道德、家庭,再加上你受的教育,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是一个整体,供你掂量:代价,你付不付得起。
  范家辉亦有许多管理心得,他享受这份工作。他的家人曾对公司高层说:你们不用加他薪水他都乐意这样做的。前一天,他对香港城大的学生仔讲了一句比较拗口的长句:什么叫成功?一路下来你累积的才智辛劳,交付给你最感到兴奋的事情上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功。
  “总有一天,我要离开,这是我每天思考的问题。”“啪”地,他打了一个响指:“有两种离开,一是坐飞机出差太频繁,我的朋友差点乘了马航,而之前我自己躲过了华航空难……这几年我们请了很多顾问,也让年轻管理团队承担更多,让公司能够健康成长,公司的成长不能单靠一个人。另一种离开是退下来,我给自己定的55岁之前。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把位子让出来,找一帮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帮扶一些有潜力的小企业,给他们最好的咨询,帮他们成长为大企业,让他们的员工也和如新的员工一样,都有光明的未来,给社会带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我们的条件也很简单,不收钱,只要这些企业家55岁也退下来,加入我们这个组织。虽然离开打拼了半辈子的如新,但可以去帮助更多的后来者――它是多赢的、绵延不绝的。”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记者:李宗陶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