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蒙牛伊利娃哈哈等扎堆社交电商 是坑还是宝?

蒙牛伊利娃哈哈等扎堆社交电商 是坑还是宝?

http://www.dsblog.net 2019-07-15 11:34:31

  谈到微商,作为“正常人”都曾嗤之以鼻过:许多微商与传销无异,靠拉人头赚钱,靠压货收割短期利益,骗局丛生。

  谈到微商,作为“正常人”都曾嗤之以鼻过:许多微商与传销无异,靠拉人头赚钱,靠压货收割短期利益,骗局丛生。

  而相比之下,将商品踏踏实实地推销到门店,做生动化建设,并被消费者买走,这对传统的快消从业者而言,这似乎显得更为真实,我们都曾不屑微商。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事与愿违,这种“真实与骗局”,在2018年逐渐被打破。

  2018年1月,蒙牛官方微信宣布,推出“慢燃”纤维奶昔牛奶,披上新零售的外衣,以微商形式售卖。自此蒙牛正式进军微商。

  3个月后,4月27日,饮料航母娃哈哈在杭州举行发布会,推出“亮眼晶睛”,宣布进入微商。

  同年8月,娃哈哈继续加码微商,推出“纤细佳人藜麦”奶昔。与此同时,达利集团推出微商项目“Frota芙罗塔”新品牌,该项目旗下的首款产品“芙小鲜蛋糕”在8月18日正式上线。

  时隔1个月,蒙牛再推针对年轻女性的“美容新零食”—蒙牛凝纯胶原蛋白肽晶萃,在微商渠道售卖。

  随后,9月盼盼食品发布进军微商消息;伊利也相继加入,推“新食机”品牌,首次入局微商;

  10月,维达集团进驻微商“云集”,联合利华推微商新零售项目“夏士莲雪花”。到了2019年,全球快消巨头雀巢、广药王老吉,也纷纷宣布入局微商。

  上述是被相关媒体公开告知的,当然,还有不少品牌在“秘密”试点。

  不管结果如何,曾经我们认为很low的行业,嗤之以鼻的行业,正在被品牌商们认可,甚至重视,不断加码。

  相信这些“高智商”的品牌决策者们,不是傻,他们一定是看到了某些东西,让他们不愿错过。即使在入局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爆料,被投诉,但这并不是妨碍,他们一次又一次,前赴后继的推新试水。

  因此,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微商”的魅力。即使曾被众人诟病,但并不影响其发展。坦率地说,如今的微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朋友圈微商,随着拼多多、云集的先后上市。微商已经成功冠上“社交电商”的美名。

 

  回顾微商“洗白”的变迁史

  2013年前后,微商1.0时代。彼时,微信用户达到3亿。只要是个人会发朋友圈就能把微商做起来;

  2014年-2016年,微商2.0时代。野蛮生长期,此时产品质量问题大量爆出。微商开始被集体被拉黑,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购诚信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消费的不满意排行中,微商占比位居首位;

  2017年以后,微商3.0时代。个人微商和团队微商基本已经很难再存活,“品牌性微商”开始逐步崭露头角。

  截至2017年,中国的微商从业人数已达到近2019万人。有人对比了当年中国的总人口后发现:每69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是微商。

  同年,微商首批“正规军”云集,先后和高露洁、欧莱雅、百草味、等数十家国内外一线品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7月,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另一边,云集成为微信生态中估值仅次于拼多多,营收达到130亿;闷声发财的环球捕手,GMV也突破百亿。

  2019年5月,云集登陆纳斯达克,如今市值已超过30亿美元。

  或许这些,无法令我们从业者信服。“社交电商之猛,猛于虎”。一张图,让你看清社交电商的崛起。

 


 

  从个人微商到社交电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成熟,对任何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无法避免。社交电商已经成为了主流商业形态。并在不断侵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看到这里,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传统快消实体的大佬们纷纷入局社交电商。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为寻求企业经营的持续增长,将社交电商作为一个补充渠道,而是快消企业的决策者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

 

  社交电商,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什么社交电商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很多人会说,因为移动互联网,人和人都在线上了,生活在互联网上。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解决在消费过程中信任机制的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单一维度的解释,很难解释社交电商崛起背后的关键要素。

 

  1. 回归底层的消费需求层

  当下已经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者的确定性需求已经被很好的满足。比如口渴喝水,买一瓶水;衣服旧了,买件新衣服。这是消费者自发、主动的需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钱,便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向往和憧憬。但此时,往往是,他是不知道买什么的。这时的需求是潜在的,半隐半现。

  我用了某款产品很好推荐给你,我已经验证过,确实不错,给它做了背书。出于我对你的熟悉和认识,我觉得你也很适合。如果没有背书和推荐,很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你有这样的需求。

  回归本质看,拼多多、云集以及各类社交电商,带来的是不确定需求的满足。你不知道需要什么,缺什么,而社交电商,以人为推荐载体,让不确定或潜在的需求落地。

  拼多多黄铮曾说过:“没有人为了社交买东西,只会说因为恰好人与人在社交的过程中,顺便买了东西”。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社交能带来商品消费的关键。

  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很多的购买行为,更多源于熟悉的人,或者你喜欢的行业,kol的推荐,你才会购买。

  “我身边的谁谁谁在用,用得不错,那我就买这个”。

 

  2. 有效释放零售边缘的力量

  到底是谁在主宰或充当社交电商里的“推荐人”,在2017年前,微商时代,最早一批出现的是“宝妈群体”,到后来开始慢慢变得多元,线下的导购员,领域内的意见领袖,以及近两年,社区团购的出现,门店小老板的加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5000万的宝妈,时间碎片化,在职场不受重视;另外,天猫、京东等电商的发展,导致线下的导购员受到冲击,6000万的导购员,其中1/3下岗,2/3上班时闲置时间长。

  这两拨人的率先试水,并取得成功,“一夜暴富”的神话,继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加入“推荐人”行列,推动了社交电商领域的崛起。

 

  3. 互联网商业基础设施的完备

  中国电商发展了十年,基础的仓储、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全成熟。微信的社交生态圈,支付、小程序的成熟,让用户能方便、流畅地在微信里完成交易闭环。

  当然,这里的基础设施,不仅仅包括硬件,还有“软件”—商业模式的标准化。比如典型的S2B2C模式,去中心化的前端和中心化的后台。

  过去电商创业者需要考虑,物流、培训、IT、设计、内容等等,而如今平台将这些完全打包,无需创业者费心。前端的个体,只需要通过社交,通过分享触达到更多的群体,便可以完成交付体检。

  坦率地说,过去传统的B2C电商,是一对多的中心化服务。消费者体验到的是生硬的广告、冷冰冰的详情页,没有温度,更没有信任感。而社交电商,是多对多的去中心化服务,碎片化地连接供给和需求。消费者与推荐者之间有温度、有信任,更有使用商品后的直观真实体验。

  物质极大丰富带来需求的“不确定性”,如何打动消费者成为商业的关键;零售边缘的力量,以宝妈、线下导购员为代表的推荐主力军,依赖互联网工具被逐步释放出来;仓储、物流、支付以及相关工具和模式的成熟,让社交电商的土壤更加充沛。

  可以说,这三股力量共同促成了社交电商在不到6年时间,蓬勃发展。

 

  如何抓到社交电商这颗稻草?

  前段时间,与进口饼干品牌“麦维他”高管聊天,他告诉笔者,今年4月10日,麦维他与云集合作,仅一天时间,销售额便突破了1200万。可能你看不到任何“风吹草动”,但在平静的背后,传统快消企业的销量正在被一步步蚕食。

  社交电商对行业的渗透,已经不再是我们“正常人”所理解,只是在美妆、日化领域,大放异彩。如今越来越多的饮品、休食、调味、牛奶品牌正加入到社交电商的大潮中,开始新一轮的掘金和探索。

  以拼多多、云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上半场(1.0时代)已经结束,社交电商的下半场(2.0时代),以精细化运营、优质供应链为核心正缓缓而来。

  社交电商的下半场,到底会怎么样?作为传统快消从业者来说,该如何抓住社交电商的下一轮红利。今晚8点,社交电商专家庄建忠将为您揭晓!

来源:新经销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