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企业动态 » 涉及直播带货老年人保健品等领域问题被点名

涉及直播带货老年人保健品等领域问题被点名

http://www.dsblog.net 2024-03-11 10:18:21

  打着“新鲜”的旗号,实际上是预制菜;售价上千元的明星潮牌,质量却异常差;家电“买得起用不起”,消费者苦售后久矣……南方日报、南方+“消费曝光台”栏目通过梳理消费投诉热点事件,并根据此梳理出消费投诉新趋势。


  315
  现制还是预制?消费者呼吁知情权
  女孩独自坐在饭桌前,在满满一桌预制菜中间,摆放着和父母视频通话的平板电脑。“这是一份过年送自己,好吃到家了的预制年菜。”年前一则电商平台的预制菜平面广告引发争议看似温馨的画面实则隐含了众多心酸和无奈。网友吐槽:“我不排斥预制菜,可这广告又是一个人过年,还要吃预制菜。”
  甲辰龙年新春期间,伴随着各大品牌的预制年菜、年夜饭预制礼盒纷纷上市,有关预制年夜饭的话题也成为了热点讨论话题。尽管方便快捷,预制菜依然饱受争议。
  点餐不到10分钟,烹饪过程复杂的菜肴就被端上桌,顾客纷纷感慨效率高!
  商家将此归功于“中央厨房”,但是业内人士一听就知道,这是“使用预制菜”的意思。
  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已是惯例。随着锁鲜技术、冷链技术的发展,预制菜菜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技术也愈发成熟,口感好,营养丰富。
  随着消费普及,消费者也逐渐厘清预制菜与料理包的区别。但仍然无法扭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刻板印象。对于餐厅使用预制菜,消费者认为应提前告知,尤其是类似粤菜等对食材新鲜度要求极高的菜系,消费者不接受用预制菜代替现制菜品。
  “预制菜行业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被屡次提起。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就有“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
  对外宣称“现包现煮”,事实上却是使用冰冻肉馅。“袁记云饺使用预制菜”话题曾受关注。消费者不满的是品牌以新鲜制作为卖点,却大玩“文字游戏”——确实是现包、现煮、馅料也是现调,只是使用的是冷冻猪肉。
  品牌自然不可能在现场杀猪剁肉。但是若其含糊其辞,反而适得其反。正如行业专家所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告知消费者产品是否是预制菜、是否为“贴牌”产品,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进一步保障。若让预制菜一直“蒙着面纱”,将会使消费者的抵触情绪更大。


  315
  直播平台销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二一,上链接!”近年来,电商直播带货非常火热。主播一吆喝,大家就纷纷下单,成交量惊人。然而,消费者通过电商直播平台购买的商品质量并不如人意。
  在2023年度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的抽检报告中可以看到,很多商品销售渠道是各大直播平台。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65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474万人,占网民整体的71.0%。短视频平台深耕电商领域,试图将用户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
  随着短视频平台购物蓬勃发展,相关消费投诉也日益增多。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消费投诉热点之一就是直播电商。
  其中,农产品直播带货消费投诉最为严重。由于直播电商具有远程、虚拟、不见面交易等特点,再加上农产品大多数属于新鲜易腐的生鲜食品,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很容易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中,主要涉及虚假宣传、质量问题、价格诱导和违反常识。
  虚假宣传占比最大。目前,农产品直播惯常的做法是,通过编造农民悲惨故事,或是塑造农村、偏远地区淳朴形象进行炒作,赚取流量。在售卖农产品时,还会故意夸大或捏造产品的功效,甚至虚构商品产地、商品特点等信息,宣称“野生”“山区特产”等,实际为养殖、人工产品。
  其次是质量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收到产品时存在损坏或腐烂等情况。不少商家利用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储存的特点,以次充好,故意将保质期不长、不新鲜的农产品掺杂在销售的产品当中。还有部分商家在农产品打包时少装、漏装,导致商品缺斤少两等。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