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市监总局对涉及直企执法有了新规定
http://www.dsblog.net 2025-04-18 10:48:03
国家频频出手,信号强烈,一定要让营商环境支棱起来。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据新华社报道,总理明确指出: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
今年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趋利性执法,又称“远洋捕捞”,主要指的是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此类行为严重侵害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既是对法治的破坏,也是对一地营商环境的污染。
在直销行业此类故事屡有发生。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依法依规予以清除。
有消息称,包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近日对直销企业监管工作重新部署,优化方向包括在资金冻结监管、明确管辖权限、重大案件提级侦察、规范立案与侦察程序以及强化监督职能等。
这意味着,一方面相关机构对直销企业监管更严、处罚更透明;另一方面,相关监管程序的规范化如资金冻结需审批、过罚相当原则也减少了地方执法的随意性。
这恰恰指向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维护法治权威,从而真正做到稳预期、强信心。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信号,传递至关重要的新动向。
一、市场监管总局:聚焦传销案件管辖与资金冻结监管
据相关消息透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就规范传销案件涉企执法问题进行新的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传销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管辖权争议与资金冻结滥用问题,总局在专项工作方案中明确了两大核心机制:
明确直销企业及其关联主体涉嫌传销,须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一指定管辖。
这意味着直销企业一旦涉及传销行为,案件将由更高层级的监管部门直接介入,这既能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也可减少不同地区执法标准不一导致的“同案不同罚”问题,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
针对企业资金冻结的程序,新增设定三重约束:
证据门槛:仅当确凿证据表明当事人存在转移、隐匿违法资金风险时,方可申请冻结,且冻结范围必须与涉案金额相匹配;
报备审查:若案件涉及冻结直销企业的资金,需至少提前7个工作日逐级上报至总局,程序更为严格。这可能导致企业在调查初期的资金流动性受限,但同时也避免了地方执法部门随意冻结资金的风险。
纠正机制:上级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冻结报备信息后,如发现冻结申请存在问题应及时纠正。
- 中国直销业态营商环境优化与发展座谈会召开
- 在沪直销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签署备忘录
- 重庆市监局召开2025年直销监管工作座谈会
- 东方药林联合主办的直销渠道选品会圆满收官
- 多家直企参会 共同制止“坑老”“骗老”行为


- ·天狮【八新八全】战略发布
- ·安利亮相2025中国净水行业博士论坛
- ·国医大师施杞与春芝堂的骨健康守护之路
- ·USANA跨境购平台暂停服务
- ·三生专访|鲁可发:谁说60后来不及
- ·【越健康•悦完美】走进福建赋能八闽大地
- ·康宝莱两款产品分获两项大奖
- ·美容化妆品领域 安然再添两项耀眼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