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

我的日志

面對新世紀的來臨,我們會比較快樂嗎? 很遺憾,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 近二億的人口罹患憂鬱症,到下一個世紀, 威脅人類健康最甚的疾病中,憂鬱將躍居第二位。[@more@]憂鬱症席捲而來 為何心總不自覺地憂鬱了起來? .Q: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憂鬱症呢? A: 情緒低落其實是生活中極普遍的經驗,一般人的這類負面情緒在數日之內都會有所改善,如果鬱悶低落的情緒持續兩週以上未獲改善,或者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及交朋友都失去了興趣,並且出現下列憂鬱症的徵兆四項以上,就該尋找專業醫生診斷評估。 1. 暴飲暴食或沒有食慾,使得體重一個月內改變5%以上。 2. 每天都嗜睡或失眠。 3. 行為變得躁動不安或呆滯遲緩。 4. 失去活動的快樂和興趣。 5. 感到內疚、無望或者自身毫無價值。 6. 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困難。 7. 出現自殺或死亡的念頭。 Q: 為何會得憂鬱症? A: 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可說是複雜而多變,但基本上是由下列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 生物因素: 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失去平衡,主要是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兩種。 2. 心理因素: 完美主義及依賴性強的人格特質較易罹患憂鬱症,及負面悲觀的思考習慣。 3. 社會因素: 孩提時的創傷經驗、負面的生活事件,如失業、負債、失去親人、身體重大疾病……等,挫折的人際關係,如婆媳不合、夫妻衝突、親子問題、背叛……等各種環境中所發生足以影響個人的重大事件。 Q: 憂鬱症可以痊癒嗎? A: 可以。憂鬱症的專業治療包含了藥物療法和心理療法,然而很多患者卻是因為自己忽略,或者錯與精神病相提並論而不敢承認,白白錯失及早治療的的良機。實際上,80%~90%的患者可以經由專業治療而痊癒,並好到完全沒有症狀,可以恢復身心功能及社會職業功能。但是,復發率也不低,特別是那些在個性上比較缺乏自信心或較為神經質的人,因此復原後,應要持續注意維持健康的情緒,及適當修正自己個性上的不利因素。 Q: 憂鬱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麼呢? A: 1. 面對憂鬱要處之泰然,因為悲傷是必經的常態。 2. 找些事情轉移注意力,如散步、運動、閱讀等。 3. 從記憶中找尋快樂。 4. 找朋友傾訴、加以發洩。 5. 大哭一場,盡情地流淚。 6. 冷靜地分析情況。 7. 凡事只求盡力,結果的呈現並非自己可以決定。 8. 運動有助於克服憂鬱,不妨試著藉由運動耗盡全身力氣。 9. 塗鴉,以寫字或畫畫來抒發感受。 10. 直接的問清楚懷疑的事情。 11. 放鬆自己,慢下腳步。 12. 憂鬱時避免做重大決定,以免決策錯誤使憂鬱更嚴重。 13. 即使情緒低落,也不可遷怒他人。 14. 遠離百貨公司,避免不理性的購買。 15. 關緊冰箱,避免以吃東西抵抗憂鬱衝動。 16. 營養能控制情緒,維生素B群有助於抵抗憂鬱。 Q: 生產後為什麼反而憂鬱? A: 生產後約有50%的媽媽會發生產後憂鬱的情況,症狀有情緒的變動、激躁、寂寞、悲傷……等,大部份在產後第一週出現,但通常只維持幾天。這是由於一連串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疲憊、激素的改變、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個人的預期心理,如不確定感、不滿足感、新責任的壓力、不再是焦點的調適,以及個人改變的不快樂,尤其是體重的增加。然而,大部份的產後憂鬱症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會隨著時間而自然消逝。像當嬰兒睡著時,花些時間和丈夫在一起,多注意自己的體態,或出外走走、和其他人聊聊,就可以讓自己覺得舒服快樂多了。若真有症狀超過兩週以上、睡不著、食慾不振,或嚴重失望無助時,就應請教醫師。

«上一篇:紅眼相向的「結膜炎」   下一篇:如何战胜恼人的失眠»

评论(0) 点击次数(1354)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