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玫琳凯社会责任关键词:妇女 儿童 环保

玫琳凯社会责任关键词:妇女 儿童 环保

http://www.dsblog.net 2008-12-01 14:36:15

  1999年,JA决定正式在中国开展工作。正在这个籍籍无名的“小组织”为在哪里办公而烦恼时,玫琳凯中国向他们发出了热忱的邀请。

  当时,玫琳凯已深切地意识到经济、商业理念在中国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因为公司在面试中发现,许多中国大学生竟然连毛利、净利、成本、费用这些最基本的经济概念都搞不清楚。

  JA的到来正是时候。玫琳凯卓有远见地看到,相比简单的捐资助学,支持JA中国这样的非营利专业组织获得发展,对中国社会将产生更深远的意义。而玫琳凯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把支持当地社会的发展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这样,JA中国从位于上海淮海中路久事复兴大厦的玫琳凯中国内正式起步了。8年后的今天,该组织已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香港的160余所学校中开展了19个课程或活动,在上一学年,共有超过6.2万名学生从这些课程或活动中受益。

  

玫琳凯(中国)捐款100万元在地震重灾区建抗震活动房“玫琳凯爱心之家”

  2007年,玫琳凯中国因公司发展迁往南京西路恒隆广场二期的新办公楼,JA中国也随之迁入新址,其日常办公面积进一步扩展到200平方米。这个位于市中心顶级写字楼内的宽阔办公区域,将为JA在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多年来,玫琳凯中国不仅为JA中国提供了一个粉红色的家,更向JA中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志愿者。JA的绿色旗帜下,总是活跃着玫琳凯志愿者的粉红色身影。

  玫琳凯公司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先生既是JA中国的长期志愿者,也是JA中国的董事会成员,他曾多次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以JA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学校,向青年学生发表演讲。首席行政官杨泽生女士也带头报名成为JA志愿者,亲自到学校参与JA的多项活动。为了支持、鼓励更多员工积极参与JA志愿活动,公司为员工提供了活动当天及前期培训出租车费及餐费的报销。

  在高层的榜样作用和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员工们纷纷投身到JA中国组织的各项志愿教学活动中,几乎每一次活动,玫琳凯员工的报名人数都会远远超过实际招募人数。2006年1月,玫琳凯曾被JA 中国授予“2005年JA——国际青年成就奖”,该奖的评选标准即为企业员工参与JA志愿活动的总人数。2006至2007学年(2006年秋季至2007年夏季)中,在上海仅有200余位员工的玫琳凯,通过JA平台提供志愿服务累计达到554.5小时。

  玫琳凯中国不仅以员工的高参与度闻名,更以高质量的组织工作著称。每次活动前,公司都会为志愿者们精心准备好车辆、教具、礼物等,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活动结束后,公司还会在内部网站上提供分享平台,供志愿者们就参加活动后的心得、体会等进行交流。

  正因为此,玫琳凯志愿者参加的JA活动,每一次都有创新,每一次都有提升。无论是面向民工子弟小学的“我们的世界”课程、面向中学生的“职业见习日”活动还是面向大学生的“事业起航工作坊”活动,玫琳凯的教学质量始终位居所有公司前列,粉红色的玫琳凯志愿者也因此备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从2007年开始,玫琳凯还创造性地邀请员工家人与员工一同成为JA志愿者,结果第一次活动,就吸引了9位员工家人的积极参与。

  一位员工家人在活动后的分享中这样写道:“感谢玫琳凯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员工家人也能有机会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还在很多人将参与志愿活动仅仅看作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时,玫琳凯中国的员工们却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从志愿者活动中所得到的要比所付出的更多——有的人通过活动获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的人通过与青年学生的交流获得了一种年轻的心态,更多的人通过服务他人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裁麦予甫常常说:“我们每一个人和公司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参与JA的活动正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硬币的一面——JA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与玫琳凯所提供的全面而长期的支持密切相关,玫琳凯每年向JA提供的各类赞助总额超过60万元。而玫琳凯却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在多年的合作中,JA也为玫琳凯培养了一大批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优秀员工,而他们正是玫琳凯最需要的!

  案例六

  “Love·自然·Kiss”环保计划:让地球成为每个人的美好家园

  玫琳凯在全球范围内都将环保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位于杭州的玫琳凯亚太生产中心建立并实施了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14001:1999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关爱环保,绿色空间,预防污染,清洁生产”的环保方针,玫琳凯中国力求在生产经营、日常办公的每个环节均做到环保。首先,公司政策明确规定,必须优先考虑环保材料,并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的包装材料。其次,公司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进清洁生产,从控制污染源头出发,减少对环境的负荷。此外,公司建立了《标准作业指导书》,并对相关员工进行全面培训,防止因员工操作不当引起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

  公司还在末端处理环节投入巨资。在废水处理方面,2006年,玫琳凯中国投资500万元建立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150吨的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远远优于国家环保部门所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仅可以循环使用,甚至可用来养鱼。在固体废弃物方面,玫琳凯中国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分类处理,循环利用可再生固体废弃物,并将危险固体废弃物交由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在噪音方面,亚太生产中心全部生产环节均优于国家标准,公司还斥资数万元安装了发电机房的隔音设施,有效控制了噪音的污染。

  玫琳凯中国还支持一线员工主动开展多个持续改进项目,其中,2006年开展的“沙漠绿洲”项目通过改进清洗工艺,从污染源头降低排放,成功节水、减排45%以上;2007年开展的循环用水项目和设备变频改造项目则通过对相关生产工艺的改进,每天可分别节水15吨以上、节电400度以上。

  在日常办公中,玫琳凯员工坚持节水、节电和无纸化办公,并在公司鼓励下积极贡献各种“环保金点子”,由玫琳凯员工提出的“将纸质工资单改为电子工资单”等多条环保金点子都被公司迅速采纳,变为现实。

  玫琳凯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不断受到社会各界认可。2008年,玫琳凯中国被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评为“2007年度环保工作先进单位”,并被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评为杭州100个“工农业旅游点”之一。

  除了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努力,玫琳凯中国还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环保宣传活动。2008年月1月,玫琳凯正式推出“Love·自然·Kiss”环保计划,全面停止向销售队伍无偿提供)提货袋,此举每年可减少使用塑料提货袋多达300万个。2008年5月,玫琳凯又面向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推出了一款美观时尚且能完全降解的环保购物袋。从5月至今,玫琳凯通过随报纸及杂志派发等形式,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厦门等多个主要城市向公众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逾2万个,同时在多本时尚杂志上对环保袋进行广泛宣传,将使用环保袋变成一种时尚,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环保袋的喜爱度和接受度,进一步减少了白色污染。

  玫琳凯中国还积极响应玫琳凯全球“Pink Doing Green”环保计划,在中国植树造林。2008年4月,玫琳凯在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甘肃省民勤县出资认领了一片占地约50亩的“玫琳凯林”,并组织员工及销售队伍亲自前往民勤植树治沙。玫琳凯中国因此荣获由甘肃省绿化基金会颁发的“支持甘肃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奖”。

  未来,玫琳凯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环保、关爱地球,让地球早日成为每个人的美好家园。

  案例七

  “爱心集结号”:大灾之后有大爱

  除了关爱妇女、儿童、环保外,玫琳凯人的爱心还闪耀在每一场重大灾难之后。

  2008年2月,中国南方遭遇雪灾,玫琳凯中国第一时间吹响“爱心集结号”,向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安徽等六大重灾省份捐赠100万元善款和价值20余万元的爱心产品。在公司的号召下,玫琳凯员工和销售队伍亦捐款21.6万余元。玫琳凯员工和销售队伍不仅代表公司,将善款亲自送至六大灾区救助对象手中,更与其结对,在灾后予以持续关怀。2008年6月,玫琳凯员工专程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漠川乡的协兴村小学,与曾经遭受雪灾的贫困儿童共庆“六一”。

  2008年5月,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8级地震。玫琳凯中国再次于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吹响“爱心集结号”,向灾区红十字会紧急捐款300万元。此后,公司、员工、销售队伍又共同向灾区捐赠253万元,分别用于为灾区兴建临时住所、印制心理康复知识宣传册及资助灾区女性创业等。玫琳凯中国还承诺,将在未来3年共拨出1500万元用于救灾。

  大灾之后有大爱。作为一家企业,玫琳凯中国在灾难中能做的事情仍然有限,但玫琳凯中国相信,如果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能在灾难中承担起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灾难并不可怕,灾区人民一定能够从废墟上站立起来,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园。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