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疯狂的“纯资本”—《商界》调查传销变形记

疯狂的“纯资本”—《商界》调查传销变形记

http://www.dsblog.net 2009-08-27 10:36:20

“什么是传销?这里才是。”同学开着自己的本田车,指着车窗外的一排“话吧”对董文博说。董文博抽着烟,看着不断有人在别人的陪同下走进“话吧”,几分钟后出来,脸上或是兴奋,或是沮丧。不远处有一个简易的农贸市场,不时有人提着打了蔫的菜叶,走进鸟笼一样的民房。离开时,他有片刻的恍惚,他好像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飞机上认识的那个据说来帮表哥开网吧的大学生,姚云斌。

董文博看到的确实是姚云斌。一到南宁,姚云斌便被表哥接到了大沙田的一幢出租屋内。住了一夜之后,表哥借口玩游戏,拿走了姚云斌的手机,接着便带了一个人进来,开门见山地给姚云斌讲起了他们的“事业”。他告诉姚云斌,他们从事的是“资本运作”,投资3800元,介绍三个事业合作伙伴,在一年之内可赚到380万元。

之后,不断有人轮流来向姚云斌讲述行业前景,鼓动他马上交钱加入。两天时间里,他只睡了四个小时,吃了两顿饭,其余的时间便是不停地重复被洗脑的过程。有人直接告诉他:“我们做的就是传销,加入进来就能赚钱。”也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这一带都是我们的人,不交钱加入你是走不掉的。”更有人似乎不经意地提起,过去也曾有新人不肯加入,“被上面的人带走了之后就再没有回来”。

董文博说,同样是做传销,大沙田一带要更加赤裸而直接。这里的传销入门费比较低,操作方式也更像人们平常所认识到的传销,存在着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是暴力胁迫加入等手段。

被传销组织折磨得身心疲惫,姚云斌终于坚持不住,答应“了解一下”。接下来,他开始被不断带去“听课”,到其他传销家庭中串门,听不同的人一次次讲那永远不会实现的380万元计划。那些谎言在他心中慢慢镀上了一层金色,终于,他以提前交学费为由从家里骗出了4000元钱,迷失在传销的“天堂”中。

而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世界,董文博终于下定绝心“险中求财”。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中说股份可转让,不想做了随时可以离开”。

就在要动身去银行打款之前,同学突然告诉董文博,如果一次投资153300元认购46股,便可直接晋升为经理,不但月收入提高10倍以上,而且离最高级别老总只差一步。在他的鼓动下,董文博将153300元认购款打入了指定的银行账号。在打完款的那一刻,他突然有片刻的清醒,隐约意识到自己掉入了陷阱。然而时间像一条单行道,错过的永远无法回头。

骗局生产线

认购后,董文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自己进行包装。在上线的帮助下,他的身份被包装成“海归”,在一家高档小区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租下一套复式住房,并把自己在广东的别客轿车开到了南宁。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行业名”——他们这一群体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只有同行知道的名字,而本名只有上线才知道。这样做一是为了方便交流,二是为了安全。

一切准备就绪后,董文博开始打电话让朋友来南宁“考察”。以前的生意伙伴赵君成为第一个应邀而来的对象。

赵君是董文博精心挑选的结果。他在东莞有生意,拿得出69800元的资金;他目前经营不顺,正在寻找新的项目,急切地想摆脱困境。这一切都符合传销组织对“新朋友”的要求。

和很多人刚接触到“纯资本投资”的人一样,赵君对这一项目持将信将疑的态度。董文博开始带着赵君“走跟进”——到洗脑有经验的同行那里串门。每次从别人家里出来,他都要悄悄用短信和下一家“接跟进”的同行交流,让他们针对赵君的顾虑展开游说。

回到广东后,赵君迅速将工厂转手,凑出153300元买了46份股份,期望“周期短回本快”。随后,董文博又拉来了一位做外贸的朋友,仅用一个月的时间拥有了两名下线。

来源:商界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第1楼, 传销亏了照样是个好 2009-08-28 13:03:37   投诉 支持(240)
    对于作者深入有理的分析和难得的社会良知,本人深表敬佩,我不想反对什么,就打个比喻吧:直销,传销或者连锁销售其实最核心的精髓都是一样的,不过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虚拟经济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势而已!纵观直销在欧美几百年的成长历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以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都强烈的向世界宣告:我就是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谁也阻挡不了我的强盛之路!所以本人的比喻是:现在中国的直销也好,传销也罢,就象是未成年的80后90后,它们身上到处都是缺点,甚至有人认为我们的国家会毁在他们手里,可是无论好坏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能做的就是爱他,他要是不学好还可以打他,但是绝不能不要他(敬请探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