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疯狂的“纯资本”—《商界》调查传销变形记

疯狂的“纯资本”—《商界》调查传销变形记

http://www.dsblog.net 2009-08-27 10:36:20

2008年底,李旭和当时比较知名的反传销志愿者叶飘零等几个人一起,成立了中国反传销协会。几个月的时间内,在全国发展起上千名反传销志愿者。目前反传销协会的工作主要有几种:接受各地的反传销咨询,通过网络发布反传销知识与信息,撰写反传销文章,实地解救传销受害者。协会有10个专职的反传销志愿者,负责实地解救工作,“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外边跑”。

解救传销受害者其实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因为传销对人的控制不仅在于行动,更在于思想。民间反传销志愿者的优势在于,他们都曾经是传销受害者,很多还在传销组织中做到过较高级别,熟知传销的内幕与细节,可以保证劝说、解救的成功率。

接到解救任务后,志愿者们会和受害者亲友一起前往受害者所在地,见面后对其进行劝说。“劝说传销受害者有很多技巧,这是一个‘反洗脑’的过程,就是用传销洗脑的方法来与被害者交流。”李旭说,协会的志愿者们都精通“反洗脑”之道,因为大家“都曾是传销高手,这种方法用得很熟练”。

靠这种方法,反传销协会目前的解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然而也正是这种解救,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质疑。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资金一直是反传销协会面临的最大压力。“解救一个传销受害者,车费、电话费、住宿费等各种费用加起来,少说要500元,再加上协会中有十几名专职志愿者,这些人的生存问题总要解决。”在资金的压力下,反传销协会制定了解救的收费标准,异地解救传销受害者,其亲友要负责志愿者的往返车票、食宿,并向协会捐助人民币300元。

这种收费解救的模式,很快成为争议的焦点。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反传销协会的性质究竟是公益还是营利?面对记者的质疑,李旭表示,收费只是一个无奈之举。一是要求解救者太多,协会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民间组织,确实能力有限;二是很多志愿者的真实姓名、电话都公布在网上,难免引来传销组织的报复,之前便曾经发生过传销组织将志愿者骗到当地进行围攻的情况,收费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一旦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我们马上全部免费。”李旭说。而现在协会所能做的,就是将收费标准、资金用途、账目情况全面公开,接受各界的监督。

除了资金之外,另一种压力来自于安全方面。由于阻挡了一些传销组织的“财路”,反传销协会时常接到威胁、恐吓电话,而每一次异地解救行动更是小心翼翼。曾经有一次,在解救的过程中,一位志愿者被传销组织连砍了4刀。“作为民间组织,身份非常尴尬。不能很好得到有关部门的配合,自己的权益与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出于安全考虑,每一个解救请求他们都要再三仔细鉴别,解救时的见面地点也都选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李旭说,目前他们正在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请其作为协会的监管单位。而在这个申请通过之前,他们还只能一切靠自己。

来源:商界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第1楼, 传销亏了照样是个好 2009-08-28 13:03:37   投诉 支持(240)
    对于作者深入有理的分析和难得的社会良知,本人深表敬佩,我不想反对什么,就打个比喻吧:直销,传销或者连锁销售其实最核心的精髓都是一样的,不过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虚拟经济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势而已!纵观直销在欧美几百年的成长历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以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都强烈的向世界宣告:我就是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谁也阻挡不了我的强盛之路!所以本人的比喻是:现在中国的直销也好,传销也罢,就象是未成年的80后90后,它们身上到处都是缺点,甚至有人认为我们的国家会毁在他们手里,可是无论好坏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能做的就是爱他,他要是不学好还可以打他,但是绝不能不要他(敬请探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
dsblog.net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