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家族企业纠纷的中国式预防李锦记甄选接班人

家族企业纠纷的中国式预防李锦记甄选接班人

http://www.dsblog.net 2011-07-08 09:13:38


  一直以来,对于在外界看来顺理成章的接班问题,各位商界大腕都将其视为极度敏感的话题。多数人都以对外“明修栈道”,于内“暗渡陈仓”的方式循序渐进。

  刘永好亦是如此。早在10年前,对于刘畅的成长,刘永好曾经与其定下了一个“10年之约”10年之内不上媒体。为的是让她获得10年自由呼吸、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一方面,对外他一直强调,女儿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接班也可以不接班,看她的喜欢。另一方面,对内他在刘畅刚成年时即任命女儿为集团董事,刘永好交班的意图早已不言自明。

  接班人心愿

  这些年来,刘永好被追问得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您女儿……”他会一贯温和地打哈哈:“在学习,在学习!”

  刘畅的确一直在学习,16岁出国留学,回国后被父亲安排到集团各个部门。在新希望集团内部,见过刘畅的员工都说,她是一个很单纯的邻家姑娘。

  十年弹指一挥间。2011年上半年,刘畅开始在各种场合浮出水面。刘永好只是淡淡地说:“差不多10年了。”

  很多人都问他:“刘畅是你女儿,是不是要接班了?10年不露面,现在露面是不是就要做事了?”刘永好回答说,民营企业的发展要传承。所谓接班,应该渐进地逐步地交给一批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精力旺盛、有创新精神,但社会经验相对不足,需要锻炼和熟悉。

  在过去的十年里,刘畅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在集团内和集团外都在学习,还曾自己创业。她总结道:“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短板的补充和提升。学习技能、处世和待人之道、培养看事物的不同角度。”

  明年,是新希望的第30个年头。刘永好深知,企业要发展,未来的30年最重要的是靠年轻人,因为他们更能适应新时代。

  在他的主导下,在新希望内部,团委这一组织便应运而生。“新希望的几万年轻员工,需要共青团这个组织来传、来带。我很欣喜地看到刘畅担任团委书记。”

  刘畅领导团委这一步棋,下得相当巧妙。团委工作既可以接触集团内各个部门,熟悉各种具体的业务,又可以锻炼领导能力,赢得年轻一代员工们的信任。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现在,刘畅最常看的书,是记载父亲创业史的《藏锋》。“我常常在外面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但一看书就觉得他发生过的事都是我经历的。”

  是把父亲创办的企业亲自接手下来,还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更有意义、更感兴趣的事情?

  刘畅的想法比几年前更成熟:“其实这并不矛盾。我更喜欢凭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帮助父母。我不认为我是唯一能够担起这个大任的人,但我绝对是最忠心、最由衷想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好的人。我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在这个企业里守候着它。”

  前情:“分家”之路

  事实上,在刘永好布局刘畅接班之前,刘氏家族早已被认为是经营家族企业最有智慧的企业家群体。

  1995年4月的一天,刘永行在办公室向刘永好提出了分家,这让刘永好深感震惊。二哥对四弟说:“我们调整一下。你看,我们两个一个办公室,你很能干,我也很能干,我觉得太浪费资源了。中国市场这么大,我们是不是调整一下?在产权上我们把它明确,你带一个团队,我带一个团队,各自发挥。我们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刘永好沉默了一会儿,他问永行:“我觉得还是不调整为好。我们两个搭档可以说是最好的了。优势叠加,互相也能够互补。而且现在集团各方面发展都是最好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调整,我感觉会削弱发展的势头。不过,我们是兄弟,公司是两个人的,我也不能勉强你。”

  但刘永行显然已经想好了,他非常坚持:“还是调整比较好。”

  和刘永好提出来后,刘永行也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哥刘永言、三弟陈育新和妹妹永红。兄弟姊妹们的想法和刘永好一样:不要分。但事实是:公司是两个人的,最终的结果无非是一票对一票。在刘永行的一再坚持下,大家都没有办法,“由你们协商定吧,反正是你们两人在分。”

  经过了艰难的内心挣扎,两兄弟最终达成了一致。后来刘永好回忆说:“我想,分有分的好,我和二哥都是很强的人,分开后有独立的空间发挥,也许还能做出更多事。一定要分的话,迟分不如早分。”

  之后,刘永行对刘永好说:“找个晚上,我们五兄妹开个会吧。”

  那个晚上的会议,只有兄妹五人参加,也只有五兄妹知道这次会议。包括彼此的家属都毫不知情,他们有一个共识:以最简单、最纯粹的心态和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

  刘永行提出了“分家”的兄弟原则:一人一半。中国市场大,要么分成一南一北,要么分成一东一西。你分我就选,我分你就选。刘永行说,既然是自己先提的,那么,自己来划分,刘永好选。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