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企业动态 » “美丽经济”全面觉醒 化妆品国货崛起正当时

“美丽经济”全面觉醒 化妆品国货崛起正当时

http://www.dsblog.net 2018-05-22 14:09:52

  产品细化与高端偏好趋势明显

  彩妆消费阶段正在来临,产品细化将提升人均消费水平。彩妆主要包括脸部化妆品、眼部化妆品、唇部产品、美甲产品和彩妆套装五大类。2016年我国彩妆市场容量为283.1亿元,占化妆品整体市场8.5%的份额。其中,脸部化妆品、眼部化妆品、唇部产品、美甲产品和彩妆套装分别为138.2亿元、60.4亿元、71.5亿元、4.8亿元和8.2亿元。2012年至2016年,彩妆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一方面,彩妆理念的普及带动了基础消费;另一方面,当前彩妆产品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彩妆产品在挖掘现有人群更多潜在消费的同时,还会因不断的推陈出新吸引新客,因而将刺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化妆品偏好升级趋势明显,高端线增长迅速。随着国内女性消费者对于美妆消费意识的提升,高端化妆品的消费增长开始超过大众化妆品,两者增速出现剪刀差。

 

  消费人群庞大2020年有望破4500亿

  中国“化妆品人口”数量庞大,为市场规模扩大提供基础保证。全球著名化妆品跨国企业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按照这个概念的标准,中国的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从2005年的2200万人飙升至2010年的1亿人,2020年将达4亿人,远超日本2010年的5600万核心“化妆品人口”,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无疑是支撑化妆品行业扩容的基石。

  护肤品为化妆品最大子行业,当前中国人均护肤花费低,随着未来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将显著刺激行业扩容。从国内化妆品市场的销售构成情况看,护肤品、护发产品、口腔护理产品、沐浴用品和彩妆是前五大品类,贡献了90%的市场销售额。其中,护肤品包括面部护理、身体护理、手部护理和护理套装四大品类,是化妆品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子行业。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为1692.7亿元,占整体化妆品市场50.7%的份额。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人均护肤花费仅为17.96美元,与美国、德国等人均护肤品消费量较为成熟的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也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与其他成熟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在95后人群高消费黏性、产品细化、高端崛起及化妆品人口增长等驱动因素的刺激下,预计未来几年增速将维持在8.6%至10%之间,2020年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680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8.8%。

 

  外资品牌市占率逐年下降本土企业欣欣向荣

  外资品牌的最好时代已成为历史,本土品牌有望在市场洗牌期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化妆品行业对外开放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外资化妆品巨头就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对国内化妆品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

  中国日化行业进入洗牌期,行业集中度逐年下降,外资品牌优势大不如前,国产品牌崭露头角。整体来看,日化行业集中度不高,且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逐年降低趋势。目前国内仍是外资继续主导化妆品行业,日化行业市占率前四位企业分别为宝洁、欧莱雅、资生堂、联合利华,这些公司共占据25.3%的市场份额。不过,近年来外资品牌的市占率逐年下降,2012年至2016年间,宝洁市占率下降3.3%,欧莱雅、资生堂、联合利华的市占率分别下降0.3%、0.5%、0.9%。与之相反的是,本土品牌份额正在逐年提升,2011年至2016年护肤品市占率提升13.2%至20.1%,彩妆市占率则提升8.8%至14.3%。外资品牌屡屡失守,一方面是因其自身战略的问题,未能及时抓住电商等新兴渠道发展的东风;另一方面则是本土企业在产品、营销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革新了自身品牌形象,因此迎来快速发展期。

  本土化妆品行业已涌现出一批国产品牌,有望在与外资品牌的角逐中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截至2016年,本土化妆品营收过亿元的品牌已经增加到20家,亿元级别以上的本土化妆品企业的总营收规模超过了284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