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打工8人受骗 谁为大学生打工撑起保护伞
http://www.dsblog.net 2006-02-27 17:09:58
“各位同学,现有商品承招一批学生代理人……”结果,有学生被骗取现金3000元。
“我公司现急招专兼职若干名,专业不限,待遇丰厚……”结果,学生应聘缴纳一定数额的中介费后,该单位却不知去向。
在高校里,类似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大学生尤其是那些贫困大学生成了上当受骗的主要对象。
眼下,省会各高校陆续开学,这也是不法分子行骗的最好时机。笔者在校园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随机采访了10名大三学生,他们介绍了自己打工经历,其中8人有过不同程度的上当受骗。在大学里,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打工,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因此,很多学生都愿意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找点事儿做。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想给自己赚一些生活费用,以减轻家庭负担。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找工作赚钱不是目的,主要是想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增添砝码。
看准学生们打工实践和赚钱的心理,诈骗分子使出各种花招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一是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一旦中介费到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或找几个关系单位让学生前去“应聘”,或介绍一些虚假信息。故意将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交给学生,而又不与他们签订任何合同,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打工的学生往往是索赔无门,欲哭无泪。二是在学校张贴小广告,以文秘、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为诱饵,先招来学生天花乱坠神侃一通,最后要求大学生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但学生交了钱后,常常会得到职位暂时已满,回家听消息的答复。要求学生抵押重要证件,在工作结束后便用证件要挟扣掉工资。三是设下直销传销圈套,学生本来应聘销售人员,但却被连哄带骗先买下一些货品,并以高回扣作诱饵让他们哄骗更多的人……
为什么大学生上当受骗事件会越来越多呢?有关专家分析,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容易感情用事,对人对事不设防,自我防范意识差,加之他们对经济的需求、对参加实践活动的渴望,给诈骗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这是导致校园上当受骗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笔者还发现,许多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淡薄,被骗者几乎没有人找老师帮助或是报案,周围同学也不知所措。他们常常自认倒霉,或当作自己花钱买了教训。
如何来防止校园里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呢?有专家建议,学校应对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行有效的防骗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展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不法行为有所认知。要加强对校内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清理不法小广告。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可以为学生介绍兼职、联系兼职的部门,开发出更多的岗位,专门为学生勤工俭学服务。当然,作为大学生,找工作时首先要对招聘企业知己知彼,以确定其是不是正规公司,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贪小便宜。应当和对方签订一个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也就有了法律依据,对方也不敢轻易地实施欺骗行为。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若真正发生纠纷,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并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
“我公司现急招专兼职若干名,专业不限,待遇丰厚……”结果,学生应聘缴纳一定数额的中介费后,该单位却不知去向。
在高校里,类似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大学生尤其是那些贫困大学生成了上当受骗的主要对象。
眼下,省会各高校陆续开学,这也是不法分子行骗的最好时机。笔者在校园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随机采访了10名大三学生,他们介绍了自己打工经历,其中8人有过不同程度的上当受骗。在大学里,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打工,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因此,很多学生都愿意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找点事儿做。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想给自己赚一些生活费用,以减轻家庭负担。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找工作赚钱不是目的,主要是想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增添砝码。
看准学生们打工实践和赚钱的心理,诈骗分子使出各种花招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一是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一旦中介费到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或找几个关系单位让学生前去“应聘”,或介绍一些虚假信息。故意将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交给学生,而又不与他们签订任何合同,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打工的学生往往是索赔无门,欲哭无泪。二是在学校张贴小广告,以文秘、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为诱饵,先招来学生天花乱坠神侃一通,最后要求大学生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但学生交了钱后,常常会得到职位暂时已满,回家听消息的答复。要求学生抵押重要证件,在工作结束后便用证件要挟扣掉工资。三是设下直销传销圈套,学生本来应聘销售人员,但却被连哄带骗先买下一些货品,并以高回扣作诱饵让他们哄骗更多的人……
为什么大学生上当受骗事件会越来越多呢?有关专家分析,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容易感情用事,对人对事不设防,自我防范意识差,加之他们对经济的需求、对参加实践活动的渴望,给诈骗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这是导致校园上当受骗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笔者还发现,许多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淡薄,被骗者几乎没有人找老师帮助或是报案,周围同学也不知所措。他们常常自认倒霉,或当作自己花钱买了教训。
如何来防止校园里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呢?有专家建议,学校应对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行有效的防骗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展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不法行为有所认知。要加强对校内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清理不法小广告。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可以为学生介绍兼职、联系兼职的部门,开发出更多的岗位,专门为学生勤工俭学服务。当然,作为大学生,找工作时首先要对招聘企业知己知彼,以确定其是不是正规公司,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贪小便宜。应当和对方签订一个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也就有了法律依据,对方也不敢轻易地实施欺骗行为。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若真正发生纠纷,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并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
<<
1
>>
来源:河北日报
相关报道
- 和治友德|国际劳动节:健康小长假 快乐过五一
- “有助于维持关节健康”拟纳入保健功能目录
- 关于防范聚集式传销和涉老虚假宣传提醒通知
- 施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击传销宣传活动
- 平潭市监局征集线索 加强涉老保健品监管


dsblog.net推荐
- ·2025保健食品政策法规密集落地
- ·沃德绿世界深化全球布局
- ·太阳神通报冻结4月违规账号
- ·双迪桃花公司与守正电商团队正式签约
- ·小程序不到半数直企在玩
- ·康美时代第一季度市场违纪整治通报
- ·《完美(中国)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 ·三生付爱清:从三尺柜台到星辰大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