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文库 » 直销典故 » 电话号码被泄漏的背后 谁在贩卖我的隐私

电话号码被泄漏的背后 谁在贩卖我的隐私

http://www.dsblog.net 2007-11-27 11:22:23

    “网游”说,卖出去之后他们会及时销毁掉备份,以防止被人重复使用。“做生意也是要讲信誉的。”

    “我们也有成本啊。”他说,他们的信息主要是向工厂、复印店买来的。有些复印店会把复印的身份证留底。此外,他还会去工地上花钱搜集农民工的身份证号。

    “保险公司会从一些公司的手中买到许多手机号。”一位保险公司业务员说,买电话号码在房屋中介、直销机构和保健品行业是最流行的。不过,买来的电话号码质量很差,100个电话通常有40个打不通。

    在保险公司,买来电话号码后交给营管处,营管处是专门给客户打电话的,营管处有一处二处,一般是一处打完所有号码之后就跟二处交换,然后总公司和分公司把电话号码交换互相打,业内的公司再资源共享,两个保险公司之间做交换,最后不同行业之间再把号码资源互换,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至少要被拨5遍,而经过互换,保险公司的号码资源会增长好几倍。

    “房屋信息当然是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透露出去的。”一位房屋中介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物业公司会把自己掌握的业主信息以4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一些中介公司。当然,物业公司可以将这些资料重复出售,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保护你的个人信息

    “用于商业用途,必须有用户合法的授权。必须提前把条款公布出来。”艾瑞咨询集团研究部副总监曹军波说,2005年年底,这种商务名片模式开始引入中国。现阶段,这些网站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他说,公布自己同事或者其他无关人的信息,法律上还有没有相应规范。而且是以匿名的方式发布,更难以规范。现在这一块还处于“灰色的地带”。

    如何通过互联网拓展人脉的同时,保证用户的隐私权?曹军波认为首先社会的政策法规要完善。运营商在产品设计上要符合既定规范。你可以公开别人的信息,但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同才行。产品设计上,在信息被发上去之前要有确认机制,比如发短信或者电邮告知个人。确保隐私和沟通效率之间的平衡。

    一些网站会采用“诱导性注册”,以获得更多服务为诱惑,尽量让用户把信息填完全,包括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之类。然后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商业化处理。

    他提醒,除了网上交易等必须使用身份证的情况下,在一些小网站注册,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

    著名隐私权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个人隐私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在网络公布别人的隐私就是侵权。只要查出来谁泄露,找到证据证明,就可以到法院起诉。

    他解释说,隐私权一个特点就是不能公开。既然愿意公布个人信息,就无所谓隐私。复印店留底当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只是留底,不算侵权,传给别人就是侵犯隐私了。“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拿别人的隐私获利,别泄露出去。掌握信息的单位也要自律。”他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超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