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企业动态 » 和治友德 | 处暑养生要关注滋阴润燥养肺

和治友德 | 处暑养生要关注滋阴润燥养肺

http://www.dsblog.net 2024-08-22 09:40:30

  今日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代表暑气渐渐消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处暑节气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逐渐下降,三伏天已经接近尾声,暑湿渐退,而秋燥之气主令,人体容易出现皮肤及口鼻干燥等症状,这一节气以润燥为主。处暑时节虽然已入秋季,但仍可感受夏季的余威,此时余热易伤阴,令肺气受损,燥邪渐现,养生调理当以滋阴、润燥、养肺为重点。


  1、饮食养生:食应清润御秋虎
  初秋温燥且湿度下降,人们会感到皮肤干燥、鼻腔干燥、口咽干燥、大便干结。此时建议多吃一些多汁的蔬菜与水果,如黄瓜、冬瓜、芹菜、菠菜、百合、胡萝卜、白萝卜、秋梨、西瓜、莲藕、荸荠、甘蔗、柑橘、香蕉、罗汉果等。
  梨是处暑的时令水果,古人称其为“百果之宗”,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润肠等功效。此外,白梨粳米粥、百合银耳粥、百合莲子冰糖粥、菠菜豆腐汤、秋梨膏等也有利于“清润”,帮助我们抵御“秋老虎”。
  处暑之后,昼夜温度变化十分明显,我们的肠胃受到忽冷忽热的刺激,很容易生病,已经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因此在饮食方面还应多吃一些养护脾胃的食物。


  2、行为养生:顺应气候渐添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处暑时气候刚稍稍凉爽,仍处于季节交替的阶段,气候尚不稳定,且初秋仍有“秋老虎”,不宜添衣过猛过快。
  当然“秋冻”并非适合所有的人,青壮年或身体强健少病的人群,适当“秋冻”可以增强体质,而虚弱的老人、小孩及患病人群则不适宜。特别是慢性心脑血管病、胃肠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当适当注意保暖,防止遇寒凉而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古人提倡“衣加损,视气候,一日数变”,顺应气候变化而适寒温,才真正符合养生的理念。此外,还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再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屋内的潮热湿浊之气。


  3、行为养生:伸展躯体解秋乏
  经过炎炎夏日的炙烤和能量消耗,随着处暑的到来,人体的生理机能开始进入周期性休整阶段,此时容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秋乏是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生理现象,只要作出适当的活动调整,则可缓解秋乏症状。
  处暑早晚天气逐渐凉爽,此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打球等运动可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能起到有效缓解秋乏的作用。
  久坐人群在工作学习中应时常站起身来到室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多动动脖子、伸伸懒腰,多做扩胸、压腿等拉伸动作。此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能量消耗过大,反而会增加身体耗损,加重困倦疲劳感觉。

 


  另外,建议大家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改善局部循环、温阳暖体解秋乏。泡脚时间建议不超过半个小时,身体微微发热即可,以免增加心血管负担。

来源:和治友德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