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该如何面对心脏病
-
我的日志
日前嘉義市政壇中的蕭家班龍頭蕭登旺,在毫無預警情況下,因心臟病猝然過逝,不僅在政壇引起一陣漣漪, 也讓大眾對心臟病這來無影、去無蹤的隱形殺手更生恐懼。面對台灣十大死因名列第三名的心臟病,您可以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中,預防它的到來![@more@]當隱形殺手現形! 您該如何面對心臟病? .Q: 什麼是心臟病? A: 除卻先天性及風濕性心臟病,現代人最常見因生活飲食習慣不良,引發缺血性心臟病,即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硬化等。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血液最主要的血管,各種養分及氧氣都由此流入全身。當血中膽固醇和脂肪沉積在血管壁,形成脂肪斑塊,造成血管彈性變差、血管窄化、阻塞,這種現象稱為動脈粥佽w化。而當斑塊愈積愈厚,血流受阻,沒有足夠的氧進入心臟,心臟出現局部缺血時,會發生胸緊或胸痛的現象,即狹心症或心紋痛症狀。若血管中的血塊突然流到血管狹窄處,阻塞在那裡,血液無法流過,就造成心肌梗塞,引發心臟病突發。 Q: 心臟病有何典型徵兆? A: ‧ 胸口有壓迫感、疼痛持續超過15分鐘以上。 ‧ 疼痛延伸到肩膀、頸部、手臂。 ‧ 胸部不適,同時有輕微的頭痛、暈厥、流冷汗、噁心、呼吸急促。 Q: 心臟病又有何非典型徵兆? A: ‧ 胃悶或腹部疼痛。 ‧ 噁心或頭昏。 ‧ 無法解釋的焦慮、虛弱或疲勞。 ‧ 心悸、流冷汗或臉色蒼白。 Q: 什麼人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 A: ‧ 中老年人: 年紀愈大,血管硬化程度愈嚴重,最後變成狹窄、阻塞。 ‧ 男性: 在人數上男性多於女性,但單就女性而言,心臟疾病其實也是女性的一大殺手,甚至超過乳癌與子宮頸癌。 ‧ 有家族病史: 家族中有人曾在55歲前患有心臟病。 ‧ 肥胖: 體重超重逾30%。肥胖會加速動脈硬化,並使心臟負荷過重。 ‧ 高血脂症:因 遺傳、飲食、生活型態所致,是重要的危險因素。 ‧ 高血壓: 常伴隨肥胖、高血脂症等。 ‧ 糖尿病: 會影響血脂肪代謝,並可能活化血小板的凝集,形成血栓。 ‧ 抽煙: 菸是導致心臟病的強力危險因素。 ‧ 壓力與行為模式: 苛求完美、急性子、企圖心旺盛的A型性格的人,得心臟病的機率是樂天派,懂得適度放鬆自己的B型性格人的兩倍。 ‧ 其他: 飲酒過量、運動不足……等。 Q: 心臟病可以預防嗎? A: 拋開遺傳因素無法控制外,幸運的是,不像其他來路不明的感染性疾病,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心臟病並不是突發的,而是經過數十年累積而成,因為血中的脂肪太高、血壓太高、糖尿病等原因,造成供給心臟營養的冠狀動脈血管壁有殘餘物堆積,血管愈來愈窄,終致堵塞。所以要遠離心臟病威脅,說穿了就是改變生活型態而己。 Q: 如何預防心臟病? A: ‧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 控制血壓、血脂肪。 ‧ 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患者,應遵行醫師指示控制病情。 ‧ 遵守少油、少鹽飲食原則,攝取均衡營養。 ‧ 戒煙、少喝酒。 ‧ 適度的運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或從事推舉重物等吃重工作。 ‧ 保持愉悅心情,避免無謂的壓力與動怒。 ‧ 適度休息,避免過於勞累。 Q: 女人不如男人容易得心臟病嗎? A: 不要以為心臟病是男人的專屬疾病,實際上,醫學界近年發現,女性停經後,失去動情激素的保護,血中膽固醇增加,因而60歲以上女性得心臟病的風險與50歲以上男性一樣高。不幸的是,女性症狀常常不如男性明顯,很少或沒有胸口痛,有時只是像肚子痛或便秘,呼吸短促或困難,肩膀、手臂或全身痛或發軟,比男性易感到噁心甚至嘔吐。若屬於前文所列高危險群之女性,又併有上述症狀,很難判斷是感冒?還是心臟病?最好即早請醫生檢查,為自己的健康爭取時間。
评论(0)
点击次数(1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