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处暑养生指南:养阴清热润燥
http://www.dsblog.net 2025-08-23 09:52:57
处暑节气
处暑位列二十四节气第十四位,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其中“处”有消退、终止之意,故处暑亦称“出暑”。
民间谚语“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形象描绘了该时节的特点——虽已入秋,但暑热未完全消退,表现为昼夜温差增大、日间炎热早晚凉爽,且空气湿度较低。这种干燥气候易耗损肺阴,因此润肺养阴成为处暑养生的核心。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调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饮食养生:
养阴清热 养肺润燥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秋燥渐显,饮食上宜增酸减辛,此时可以多吃山楂、苹果、葡萄、柠檬等酸味食品,多喝水补津液,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荸荠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
处暑时节推荐两款药膳,百合老鸭汤和甘草桔梗汤,二者同食具有养阴、清热、润燥的功效,正适合这个时节烹饪食用。
百合老鸭汤:鸭子洗净切块焯水备用,葱姜爆香后加水、香叶、鸭块,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半小时,加百合干(可提前泡发),再小火炖煮15分钟即可。
甘草桔梗汤:甘草3克,桔梗3克,玉竹3克,共同煎汤服用,具有清热养阴化痰的功效,可养阴以防秋燥伤肺。
2
行为养生:
适当运动 多些睡眠
随着处暑的到来,刚刚度过炎炎夏日的人们生理机能开始进入周期性休整阶段,此时容易产生疲惫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处暑早晚天气逐渐凉爽,此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打球等运动可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能起到有效缓解秋乏的作用。
处暑时节是夏秋交替的关键时期,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人体阴阳平衡也随之调整。此时应调整作息,建议比夏季多睡一小时以补足精气,早睡可顺应秋季收敛之气,早起则利于肺气宣发。适当午睡能有效补充夜间睡眠不足,缓解秋季疲劳感。
处暑时节气温开始转凉,昼夜温差明显增大。民间流传的“春捂秋冻”养生谚语,其本意并非指刻意受冻,而是强调应根据气温变化灵活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暖舒适为宜。这种适度保暖的调节方式,既顺应了季节转换的自然规律,又能有效预防因温差变化引发的身体不适。
3
心理养生:
收敛心神 放松心态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面对烦心事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用简单的思维看待问题,避免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可以试着对着镜子露出微笑,用积极的态度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这种方法既能调节情绪,又能帮助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秋天不应被视作凋零萧条的季节,而是一个硕果累累的黄金时期。金黄的麦浪翻滚,枝头挂满甘甜果实,“秋收冬藏”的智慧正体现在此。让我们以充沛的精力拥抱这个季节,不妨多去郊外踏青、漫步林间,让身心在自然中舒展,为即将来临的冬季储备能量。
- 三载同行 和治友德连续三年冠名潮白湿地半马
- 中国医师节 | 和治友德:致敬生命守护者
- 和治友德|夏末秋初要如何进行养生方法分享
- 和治友德参加直销企业优化消费环境交流活动
- 和治友德 | 全民健身日:提升健康素养


- ·如新ageLOC活颜倍弹紧塑霜9月上新
- ·福瑞达办女企业家沙龙
- ·和治友德连续三年冠名潮白湿地半马
- ·安然人参啤酒获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 ·安利助农项目结硕果
- ·宝健重拳出击整顿市场
- ·USANA葆婴解锁四川大学
- ·太阳神中医AI健康管理先锋训练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