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30企业荣膺“2008仁商企业” 安利榜上有名

30企业荣膺“2008仁商企业” 安利榜上有名

http://www.dsblog.net 2008-12-30 08:49:51

  再暴烈的冰雪,都无法冻结我们滚烫的心灵;再强烈的震动,都难以震碎我们心中的担当。大事之年2008,悲喜最复杂的交集。广州日报联合广州市慈善会推出“2008仁商慈善榜”评选活动,盘点2008的“仁义”力量。褒扬中国大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公民,以典范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昨晚,评选活动颁奖晚会在广州日报印务中心举行。安利、碧桂园、广汽集团、霍英东基金会等30家企业荣获“2008仁商企业”称号。广州市副市长陈国到会,并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慈善会,向获奖企业表示祝贺。该活动还得到中华慈善总会和广东省慈善总会的指导。

  全国众多企业踊跃报名参选

  2008“仁商慈善榜”评选开锣报道见报后,这一评选活动立即赢得众多读者和企业的关注。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企业中第一个报名响应,紧接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富力地产、广州本田、恒大、南航等全国众多企业踊跃报名参加。

  最近一个月来,本报接到的关于评选活动的咨询电话络绎不绝。参评企业中,既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金融保险、旅游、商贸等行业。参评企业大多为知名企业,其中不乏2008年筹募善款逾千万者。在今年中华大地许多重大事件发生之时,这些企业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危急中纷纷贡献力量,彰显了“仁者爱人”的美德。

  该次活动的主办方,广州日报和广州市慈善会都明确表态:考量一家企业是否仁商,其实捐钱物的多少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评条件,还将综合评价企业的社会形象及社会责任。

  据了解,对于此次评选,公众可上大洋网查看参评企业更详细、更完整的慈善事迹,并进行网上投票。根据大众投票结果和陈开枝、许钦松、王志纲、雷铎、廖为建、赵广军等专业评委的意见,主办单位最终遴选出30家入选企业获选“2008仁商企业”美誉。30家入选企业中,有21家曾获得过2008年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我们需要一把肯定的声音,尤其是来自社会全方位的肯定,让我们更有动力与勇气,继续从事这项事业。”

  ——某企业负责人

 

  陈国:看《广州日报》 做善长仁翁

  “看《广州日报》,做善长仁翁!”广州市副市长陈国高度评价了“2008仁商慈善榜”评选活动及参评企业。陈国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斗争中,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爱心暖流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掀起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捐助行动,用大爱和善举书写了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壮丽篇章。2008年的抗震救灾活动,全国捐赠近千亿元,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纪录,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的“慈善元年”。

  霍震寰:为国家需要尽我们一分力  

  “霍英东基金会能有机会为慈善尽一点力,自应当仁不让。”霍英东次子霍震寰在颁奖晚会上表示,霍英东基金会几乎和祖国的改革开放同龄,在这30多年间,一共投入了10亿元,发展了数百个项目。穗港相邻,有着同样的务实性格,都以“日行一善”为乐事。近年来,香港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祖国的强大与繁盛,他由衷地说:“我们‘有所得’也应用力所能及的善举来回报社会。”他表示,今后霍英东基金会将继续致力于慈善事业,“为国家的需要尽我们的一分力。”

  陈朝龙:广州日报授予的荣誉最重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朝龙介绍,安利在美国创办之初,其创办人就提出了“所有经营收益取自于社会,必须回馈于社会”的经营理念。安利在中国的日子,短短的13年间,它们在救灾扶贫、教育开拓等各个层面的慈善事业中投入了不少于2.5亿元人民币。

  “这十几年,我们拿下了2005个大大小小的慈善奖项。”陈朝龙自豪地说,在这2005个奖项中,安利尤其看重这一次《广州日报》的仁商慈善榜,“《广州日报》这么一份有公信力和号召力的报纸授予的奖项,比过往的2005个都更具分量,是我们在慈善方面的最高荣誉。”

  刘联辉:社会责任是评判企业的根本指标

  “慈善,不是单纯的钱物数字,它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评判一个企业好坏的根本指标。”广汽集团工会主席 刘联辉表示,在广州确实有很多热衷于慈善的企业,《广州日报》率先发起“仁商”评选,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份自然有独特的意义,但最令人期待的是,这一项评选应该成为一个“长跑项目”,“每年都要有,用权威舆论助力,推动广州企业为善不甘后人的劲头。”他觉得,“一个企业在市民心中能不能树起自己的形象,不是靠广告,靠的是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养育你,你反哺社会,天经地义,其实,广州人最看重的就是这样的人情味。”

  戴玉庆:主流媒体彰显“仁义”力量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表示,今年在赈灾活动方面,广州日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赈灾活动和宣传报道,唱响了“不辱首善使命,大灾奉献大爱”的主旋律,体现了高度的大局意识和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广州日报报社和职工共捐款1924.93万元,其中,包括与广东画院等合作义卖筹款捐赠1185.15万元,发挥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不辱主流媒体光荣使命。这次,广州日报率先倡导“仁商”概念,希望能够为广东各界树立慈善标杆,凝聚社会爱心,彰显“仁义”力量,推动广东慈善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评委访谈

  陈开枝: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在进步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原广州市政协主席

  广州日报:您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是更重“商”,还是更重“仁”?如何评价仁商慈善榜? 

  陈开枝:目前中国企业家的慈善捐赠行为多与各自的经济利益挂钩,但转变要有一个过程的,现在已经在进步中,还要通过舆论等多方面的正确引导,不断深化“仁者爱人”的思想,让更多的民众意识到,爱心是自觉的、随时的。此次“仁商慈善榜”评选活动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这样的公益活动以后要经常搞。                

  (记者刘艳)

  许钦松:媒体能及时启示思想观念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在2008年中国的慈善洪流中,广东引领了潮头。广东的单位、企业、个人捐赠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改变以往很多外地人对广东人为富不仁的偏见,改变了广东人形象,给广东人精神内涵注入新的内容。广东人形象在这些慈善活动中得到褒扬。

  现在媒体作用越来越大,有影响公众的巨大力量,能及时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新的启示作用。由报社牵头来做这样的“仁商慈善榜”评选活动,功德无量,会对社会带来良好推动作用。广州日报不只追求提高报纸的影响力,更体现了深远思想的穿透力和社会责任感。        (记者李妍、黄蕾)

  廖为建:社会应长期关注企业的慈善行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

  廖为建表示,早期开放的年代,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竞争的激烈,确实会存在“为富不仁”的企业行为。但在市场越来越成熟以及国际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深的时代,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环境,都约束了企业的行为,使商人重利的同时也需要重仁。而且,公众评判企业优劣的标准越来越重。所以这些外部因素,都会促使企业更加担负起社会责任。企业的层次,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企业家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做慈善不是一时的,他们的慈善行为也应得到社会长期的关注。

  (记者李妍、黄蕾)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谭秋明、刘艳、李妍、黄蕾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