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需要中国医药 保健品展还需要政策规范
http://www.dsblog.net 2009-12-24 11:11:34
“在美国,治疗病人所花的费用,几乎相当于中国GDP的一半,公众医疗体系的改革已成为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冷风瑟瑟的北京,美国两任总统的经济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首次来到了中国。不过,他并不是来传教美国在公众医疗发面的成就,相反,他是来“取经”的,“研究一下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
在保罗看来,美国巨额的医疗费用,是此前没有很好关注公众营养的“恶果”,但几个世纪以来,中医药理念根深蒂固。随着东方医学风靡全球,中国,或许将成为世界健康产业经济下一波的主角。
事实上,对中国经济部门来说,保罗的这番理论算得上“正中下怀”。
从健康产业到“质量经济”
2004年,保罗·皮尔泽出版了一本书《The wellness revolution》(《健康革命》),在中国翻译成《财富第五波》。这本关乎世界产业经济走向预测的作品,被当作致富畅销书,再版四次。
当年保罗认为,继个人计算机和网络产业之后,随着生物和细胞生化科技的突破,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将是健康产业。
这样的预测不仅建立于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更是国家经济的需要。
“在中国城市人口中,大概有15%属于超重,7%临床认为达到肥胖症的指标,加之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整体数字已超过了美国。而这将可能给中国政府带来极大的医疗保障负担。”在与中国多方的交流中,保罗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事实上,中国早已意识到了这点。2001年,发改委成立了“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这个看似本应归属于卫生部门的机构,专门从事营养经济学及相关宏观政策研究。据介绍,中国每年因营养素摄取不足和结构失衡造成的损失高达2460亿-4100亿元。
“不仅如此,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经济会议上,中央国务院都在考虑,正处在关键节点上的中国经济该怎么办。”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说,投资和出口方面招数已尽,消费刺激的拉动实际上也是回天乏术,于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一些“小的方法”—做产业。
“在中国提出推动健康经济产业,实际上关系到中国经济今后怎么走的大方向。”于小冬如是说。
在于小冬看来,保罗的这次来华正当其时:“他提出来的健康产业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意味着中国要发展‘质量经济’。”
所谓“质量经济”,于小冬将其归总为三个层面。首先提高个体的健康质量;其次将原来的食品工业、农业全面的升级,提高产业的质量;最终提高整个国家经济的质量。
保罗也给中国算了一笔账:“如果中国出口一个IPHONE手机,可能这个手机价钱是150美元,而其中很多零件都是来自于别的国家,真正中国得到的钱只有20美元。如果中国出口一个中医药产品,我们可以确定里面的成分,100%来源于中国,是中国制造的。”他说,要是能把中医药产品向世界很好地推广,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不过,于小冬心目中,中国能从健康产业中获得的好处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里,但因为掌握中医药,我们可以卖整个营养产业。”
- 携手中山大学 安利启动首个「真实世界研究」
- 纽崔莱入围2025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库
- 全民共筑健康基石 安利纽崔莱助力健康行动
- 安利赴约2025进博会 与中国机遇同行
- 安利(中国)重庆分公司临时搬迁通告!
- ·新时代玛咖黑果枸杞压片糖果升级上市
- ·安利启动首个「真实世界研究」
- ·安发生物四川分公司11月15日开业
- ·无限极全球年会主题官宣
- ·如新家用智能扫描仪将上市
- ·太阳神益康财富峰会收官
- ·康力第一期全国私董会圆满落幕
- ·2025安惠优秀经销商表彰盛典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