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安利许绍明:新型仓储物流的“互联网+”之路

安利许绍明:新型仓储物流的“互联网+”之路

http://www.dsblog.net 2015-05-19 09:42:14


  除了仓库的硬件条件之外,当时的物流运输市场也很薄弱。车型少,符合我要求的封闭厢式车更少,车源严重不足。在公司生意好的时候,仓库已经备好了货,但是没车来装,货运不出去。这给仓库正常运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最大的困扰还在于缺乏现代化物流管理经验的人才。为此,我一方面争取公司从美国、台湾、香港等各地抽调物流管理人员到安利(中国)工作,另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指导,一步一步的培训出安利(中国)自己的现代物流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1995年,安利中国物流中心已经初步建立起库存组、仓务组、行政组3个功能组别,员工15人。每一个职能,我都给他们明确的分工,例如,库存组负责仓库帐面数目的管理及店铺货物的补给;仓务组负责仓库的日常收、发货,盘点,内部运输车辆的调配,外部第三方运输车辆的预订等;行政组则负责仓库的后勤工作。随着安利(中国)的不断壮大,现有的仓库已经跟不上安利生意的需求。作为一名行业老将,心里很清楚,一家快速上升且人员规模庞大、管理复杂的直销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成为其坚强后盾的话,企业的发展很可能会失去后劲,并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于是萌生了自建物流中心的想法,设想中的物流中心应该是现代化的,以先进的电脑设备来支撑物流的运转,并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支持市场决策。这个想法在脑海里逐步清晰、明确、成熟、完善,并最终得以付诸实施。

 


  记者:2003年1月,安利(中国)物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建物流中心的初衷是什么?物流中心最初的投资是多少?多大规模?
  许绍明: 2003年1月,位于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的安利(中国)物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物流中心占地40000平方米,拥有可以容纳14620个立体存储架位,支撑着一座位于广州开发区的14万平方米的工厂、22条生产线、230余种产品、280多家店铺,以及广大的营销代表和消费者。在仓库选址时,针对广州的气候特点,特地选取了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建仓库。实际上,这个仓库是把一座小山的山头削平建在1.3米的地基上,那里不仅风景秀丽,更重要的是雨水倒灌的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建设物流中心总体投资5500万元,有人便不解了:物流是要节约运营成本的, 为何反而要在这里花费如此高的支出?这就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了,安利公司要在中国市场有所建树,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在于物流体系要畅通。2003年开始,安利(中国)的业务量猛增,呈井喷式发展,新建成的物流中心在支持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产品供应方面极大地予以保证,而且速度、效率和精准程度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2004年,安利(中国)的销售额达170多亿元人民币,约占安利全球销售总额的1/3,这其中,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了其超前的现代化功能,将这价值170多亿人民币的货物准确安全的送到安利的客户手中,在安利(中国)腾飞中起到了无可取代的支撑作用。正如行家们所言,市场开拓得再好,产品如不能及时运到,一切都是空谈。

来源:新华网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