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专家观点 » 观点丨黄永健:让直销站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观点丨黄永健:让直销站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http://www.dsblog.net 2019-04-22 14:53:27

 

  1989年至2019年,中国直销行业刚好进入而立之年,但它像一个天生抱恙的孩子,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独立、健康成长之路。
  至2018年底,中国直销行业忧虑的还是如何发展——如何突破业绩瓶颈,如何实现销售队伍的年轻化,选择什么样有竞争力的产品,怎么实现共同的行业规范,怎么推进行业和企业品牌形象的主流化……
  然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019年的春天,中国直销行业的焦虑集体变成了如何生存。中国直销行业在企业管理、市场规范、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公益慈善上面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抵不住一顿舆论的围剿。
  在中国直销重新开放14年之际,用刘慈欣在《三体》里面的场景来形容,中国直销行业仿佛遭受了降维打击,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所有的冤屈无处可诉,曾经所有的努力看上去都是一个笑话。
  凡事宜疏不宜堵,只有让中国直销行业有机会全面站在阳光下发展,接受透明化监管,曾经如影随行的传销活动才会无处遁形。


  条例的尴尬生世
  日宝来福和雅芳,一个极端向右一个极端向左,如今都走向了失败,剩下被他们影响深远的中国直销行业还夹在中间晃荡,无所适从。
  2017年12月26日,以偷渡方式将传销这种模式引入中国的日本传销企业日宝来福(Japan Life)宣布倒闭,但其以极端机会导向为手段的销售模式给中国直销行业蒙上的原罪阴影远未烟消云散。
  2019年1月8日,第一家以合法身份登陆中国的直销企业雅芳宣布已经卖掉中国工厂,标志着曾经的世界直销霸主在中国市场彻底折戟沉沙,而其在中国直销立法时获得的单层次市场优势为行业埋下的地雷却远未清除干净。
  日宝来福和雅芳,一个极端向右一个极端向左,如今都走向了失败,剩下被他们影响深远的中国直销行业还夹在中间晃荡,无所适从。
  2005年,我国宣布开放直销市场,标志是正式颁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以下如无注明简称“条例”),分别于当年12月1日和11月1日实施。
  两个条例的出台经历了一波三折,从开放推迟到“外资先行”,最后落脚到“禁止团队计酬”,业内人士看得出来其中的无奈。
  条例出台后,新华社采访了负责该条例立法的国务院法制办和商务部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非常明确地指出,出台条例的主要原因就是“正确引导和规范我国直销业发展的需要”和“履行入世承诺的需要”。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应当在2004年底取消对外资在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领域设立商业存在方面的限制,并制定与WTO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相符合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这里所称的“无固定地点销售”,其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直销。
  业界普遍认为,雅芳和安利这两大直销巨头在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直销开放相关条款被写进入世承诺文件也应该与此有关。因此,雅芳和安利自然也是中国直销重新开放的大功臣。
  但遗憾的是,作为开放功臣之一的雅芳,同时又在条例细节的敲定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终,两个条例以雅芳建议的单层次直销为蓝本出现。
  实际上,雅芳当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主流运作模式也不是单层次,在中国提倡单层次也不过是投立法部门所好。
  参与立法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条例的立法指导思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从严监管”。他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在直销这种经销模式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监管手段也较为落后,群众消费心理尚不成熟,因此,直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形。1998年以前传销在我国发展的情况已经证明了这点。
  有鉴于此,条例对直销业确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
  也就是说,政府的立法希望更保守一点,而雅芳的力挺给了这样一部直销条例出台的契机。有业界人士认为,如果没有雅芳当年的力挺,政府未必会完全禁止团队计酬。
  为此,雅芳相继获得首张直销试点牌照和正式牌照。
  条例里面让直销人头痛的条款很多,比如禁止多层次团队计酬、奖金拨出比例不得高于个人销售额的30%、直销员只能在获得批准的区域进行直销业务。
  但是,对于在重新开放前就干得一片火热的中国直销企业们来说,已经无暇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了,大家集体沉浸在直销重新开放的喜悦当中。虽然后来雅芳“贿赂门”被揭露,但一切都已无法扭转。
  实际上,包括中国直销协会到现在还迟迟不能成立,也跟雅芳“贿赂门”的后遗症息息相关。
  中国直销就在这份有着明显缺憾的条例下开始了跌跌撞撞的发展,似乎还在这种情况下达成了某种发展的平衡。
  但这一切都是错觉,直到2019年,由“权健事件”和“百日行动”把这个伤口血淋淋地撕开。
  就在这之前,雅芳(中国)身体力行地证明,在中国做单层次直销就是死路一条,同时也证明了某些法规与条款是如此的不合时宜。

来源:《知识经济》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