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豪强布局完毕 内资直企争夺牌照席位
http://www.dsblog.net 2009-02-02 16:37:12
本文由《中国直销》授权发布,未经《中国直销》杂志授权,不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中国直销》杂志联系(联系电话:023-63658883,邮箱:zgzx@cpcw.com)。
牌照向内
策划/《中国直销》编辑部
执行/《中国直销》记者 刘辉光
从商务部外资管理层系列窝案到雅芳“贿赂门”,再到江苏安惠和哈药获牌,没有人能想到,在一个月时间内,中国直销业会发生如此重大而快速的变革。
种种迹象表明,牌照向内的时代已经到来。
外资导向走向终结已成必然,商务部外资官员系列窝案的调查、外资企业和民族企业的冲突,都让外资政策的制定者有了调整的政策和民意环境,而在客观层面上,中国直销业的外资企业已经布局完毕,失去了进一步圈地的动力。
反而一直在寻求内外平衡的内资企业们,也已经踏过了最艰险的阶段,生存下来并逐步发展。内资企业,有实力也有动力去追求更大势力范围。安惠和哈药只是先行了一步,跟随在后面的,会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让我们期待这个变革的来临。
外资导向终结
◎文/《中国直销》记者 刘辉光
由郭京毅案所引发的商务部、工商总局的外资管理官员系列窝案,已经度过了官员调查的初级阶段,更多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外资领域立法、审批、并购的巨大寻租空间,外资管理模式极有可能获得大的调整。
另一方面,被认为享受外资政策优惠的外资直销企业拿牌导向也有可能终结,除政策层面的变化之外,外资大型直销企业几乎都已拿牌的现实也让外资导向失去了动力。随着对外资管理中“保护民族产业”、“反垄断”等表现不佳的置疑升级,内外资“不平等”的现象有可能会逐渐弱化。
邓湛案走向何方
直销行业频频被商务部外资系列窝案牵扯上,根源就在于商务部原外资司副司长邓湛被捕,邓湛在中国直销立法和直销牌照规则制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形成后来备受争议的外资直销企业导向的格局。
在本文截稿之前,商务部、工商总局并无新的官员被曝出涉案,而业界专家、媒体也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外资管理中立法、审批、并购等上来,在郭京毅、邓湛一案中,多个“兄弟”部门的联合涉案一度让商务部看似无懈可击的条文法规变得漏洞频频。
事实上,商务部条法司正司级巡视员郭京毅、商务部原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商务部条法司行政法律处处长杜宝忠、北京思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栋及前该所律师刘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郭京毅所在的条法司负责起草、修订、解释外资法律法规;邓湛在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时,其业务专长是“外商投资中的企业设立方式及各项管理”,主要业务成果则是“参与制订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此外还负责“指导审批重大外资项目”;商务部之外的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刘伟同时也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玉栋、刘阳等思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则为众多外资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以上众人除在外资业务多有重叠之外,更在于他们更是多年同僚甚至同学的关系,往来接触频繁。其交往中以思峰律师事务所为核心,年纪稍长的邓湛为村长,郭京毅则为副村长,刘伟是村支书,张玉栋凭其专业拿下了会计一职。
多年涉及外资的决策竟然被“村委会”上下其手,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师赵熙颇为痛心疾首,在他看来,“反腐的下一步,应该进入机制和立法的改进和修缮。如何合理分配权力,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如何防止权力勾结?如何有效监督?如何严格经济领域的立法程序和立法监督?这些问题急需解决。立法腐败常常被人忽略,法律的作用是界定和分配权利,在经济领域,立法决定着重大利益的分配,应当是防止腐败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达能与娃哈哈的纠纷、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引发了民族品牌覆灭的争议,包括多达数十起的外资企业潜规则案件,都让中国的外资管理受到巨大的质疑。与过去不同的是,郭京毅、邓湛案则是直接触发了高级官员下台的先例,过去常称的“潜规则”也变成“明规则”了。
有专家认为,郭京毅等人组成的“村委会”经营多年方才形成默契的共同利益圈子,在大面积换人之际,正是重建秩序的最好机会。多年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的马光远律师认为,“从当前来看,完全废除审批绝不可行,但减少部门立法,从程序上减少审批及缺乏监督的弊端,设计一些常识性的制衡机制,从而最终堵塞权力寻租的空间则完全有可能。”
外资豪强布局完毕
截至《中国直销》发稿前,在商务部获得直销经营资格的22家企业中,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港资企业(以下统称外资企业)共有16家,安利、雅芳、玫琳凯、康宝莱、如新等全球知名的直销企业悉数在内,而完美、南方李锦记、宝健、宁波三生等华人创办的企业也都用外资或者合资港资等身份在中国大陆经营。根据《中国直销》第10期“2008年上半年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统计,“外资”企业在中国直销的总业绩比例超过80%。
据统计,目前进入中国的大型外资直销企业大部分已经获得直销经营资格,惟一的例外仙妮蕾德已经转向了特许经营。用业内人士分析的话来说就是,“有实力申请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已经拿到了牌照。”
除了南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直销重镇企业在中国布局不多之外,在中国能够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已经屈指可数。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中国没有拿到牌照的外资知名企业,如优莎纳、立新世纪等,都是因为没有在中国建立起地面的根据地,缺乏与中国政府尤其是商务部的直接沟通。而积极配合中国的直销政策的外资企业都拿牌顺利。
在雅芳“贿赂门”事件爆发以后,面对中国直销行业外资导向的质疑,除雅芳有简单回应并在部分媒体做了宣传之外,其他各外资企业均低调处理。记者在向多家外资企业员工问询时,其态度均是不予置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雅芳出事之前,外资企业早就完成布局,早早就获得了直销经营资格,且大部分获牌外资企业都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的直销网点审批和产品的增加,在前期建立起了完整的优势。”
- 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关于规范宣传行为公告
- 东方红航天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
- 新时代国珍玛咖鹿茸血耐力片11.11升级上市
- 美乐家参展第八届进博会获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 新时代广西公司开展第四期社区站负责人培训
- ·安利赴约2025进博会
- ·荣格云·健康巡检公益行走进商洛
- ·康宝莱Pro2col Beta1首秀
- ·三生2025年度盛典有多吸睛?
- ·无限极养固健×萃雅获国际大奖
- ·USANA葆婴再访天通苑社区
- ·双迪合规筑基获“金号角年度荣誉”
- ·永春堂荣获“GDS年度卓越企业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