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豪强布局完毕 内资直企争夺牌照席位
http://www.dsblog.net 2009-02-02 16:37:12
据记者了解,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凯、康宝莱等大型外资企业,其审批网点早就从部分区域扩大到了全国区域,安利还将所有产品都引进到中国,一向擅长化妆品的雅芳甚至引进了保健品且得到了商务部的许可。
相比之下,内资拿牌企业包括新时代在内,其直销经营范围依然限制在公司总部所在省市,并没有在第二轮的审批中尝到甜头,所申报的产品也并没有明显增加。
正因如此,外资导向受到质疑时并无多少外资企业站出来辩解,在上述人士看来,对已经完成初期布局的外资企业而言,“过去的外资导向已经无多大实际意义,真正的利益争夺将会在新的领域产生。”
内外资亟需平衡
加上新获牌的安惠和哈药,内资企业仅有6家拿牌。要求内外资平衡的呼声一直存在,雅芳“贿赂门”事件让这一呼声达到了高潮。邓湛的被捕引发了业界众多人士对政策性导向发生根本性改变的遐想,而外资企业基本再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争牌和安惠哈药的成功获牌也让人们看到了内外资走向平衡的希望。
这种希望是强烈的,身为港资企业的太阳神,在直销领域更重视自己的内地身份。太阳神直销事业部总经理张鸣先、市场总监杜正楠,在与记者沟通时曾多次提到过直销牌照对一家内资企业的作用,因为他们认为更多的直销人都渴求一种身份的认同,这从最近一年来不断考察太阳神的全国各地的直销人身上就能得到印证。
事实上,在对待民族企业态度的问题上,直销行业与其他行业并无多大区别。最近爆发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和之前的达能和娃哈哈的纠纷事件,都引发了普通民众对民族品牌的担心,而专家们则对商务部对待外资和内资的暧昧态度表达了质疑。
相比普通民众而言,很多直销人除了是消费者之外还有从业者的身份,因此除了对民族品牌关注之外更加上了一层对自己事业前途的忧虑。记者采访过很多选择内资拿牌企业的经销商,他们的共性有两个,一是对民族企业的认同感,二是希望内资企业是安全的(内资企业获牌少,可选择的不多)。
在内外资平衡的诉求上,还有两个共识。
对天狮不能获牌的难以理解就是共识之一。记者采访的人群中既包括天狮的员工、经销商,也包括其他内资企业的员工和经销商,其中还不缺乏公司高层领导和高级经销商。事实上,在对待“外公司”的态度上,记者所接触的直销从业人士中能达成共识的并不多,但天狮应该拿牌却成了众多人的共识。
事实上,内资企业在直销立法到申请牌照过程中的弱势,让很多相对外资企业来说过于弱小的内资企业需要一面旗帜,无形之中天狮就成了内外资平衡的标杆。
另一个共识是对一些外资企业“莫名其妙”的困惑,如嘉康利、欧瑞莲,甚至美乐家等。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安利、雅芳、玫琳凯、完美等企业拿牌是无可争议,尽管它们都是外资身份,但多年的耕耘已经让他们在业界获得足够的认可。
相比之下,不显山露水的嘉康利突然获牌,且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正常经营,而欧瑞莲虽然顶着欧洲第一直销企业的帽子,但在中国并无多少建树……业界的质疑正是获牌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一位内资拿牌企业的高层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不谈内外资不平衡的话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来改变现状,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内资企业能够获得直销经营资格。”这位高层在申请牌照的过程中也经历过种种滋味。
内资拿牌时代
◎文/《中国直销》记者 刘辉光
2008年已近尾声,关于内资企业获牌的传言也从年初的热烈逐渐冷却下来,直到11月13日早就传闻获牌的江苏安惠终于在商务部正名,传闻第一个得到了证实,随后哈药获牌,关于内资拿牌的传闻又再度热闹起来。
据记者了解,除了已经成功拿牌的江苏安惠和哈药之外,隆力奇亦是获牌的热门之一。
哈药拿牌
哈药是第一批在商务部发布声明的企业之一。作为中国医药界的巨头企业,哈药介入直销让医药界受到了巨大的触动,直销行业也对这个巨头保持了极大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员工2万余人,注册资本共计37亿元,资产总额119亿元。
虽然哈药在2005年由国有企业身份变更为合资企业,但记者发现,向哈药注资的中信冰岛和华平冰岛除了在合约签订时有所露面,连哈药的列席股东中都无身影,哈药更多时候依然被认为是内资企业。
在2005年两部条例正式实施之前,哈药就向媒体公布,哈药董事会全票通过涉足直销的方案,当时哈药集团医药公司副总经理曹颖曾表示,“牌照以集团名义申请,以后成立专门直销公司运作。经营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和日化产品。”
以哈药集团的名义进行申请,这种重视即使是其他的传统巨头健康元、隆力奇、海王都是不可比拟,更遑论哈药的影响力和实力还在其他企业之上,难怪当时曹颖声称,“目前网点布局计划已经有了。以哈药的实力,没有理由拿不到牌照。”
在业界人士看来,以哈药的实力和背景,只要对直销有足够的重视和认可,获取牌照并不难。而事实也证明哈药对直销牌照的争取从没有放松过。
记者在哈药的官方网站发现,哈药在其行业资讯中搜集了大量健康元、天士力这样的企业涉足直销的报道。哈药还将《直销管理条例》全文放在网上,出处标明是哈药集团法律法规部,显示哈药对这部条例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哈药人也形成了为何选择涉及直销的理论,那就是进入直销与哈药自身的企业理念“决胜终端”相符,在哈药人看来,这是“为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和市场空间做出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努力。”
记者也在哈药的财务报告中证实了哈药对申请直销牌照的坚持。哈药2007年年度报告显示,在当年,哈药缴纳了申请直销许可保证金20,556,365.79元,哈药2008年半年报告显示,在其保证资产的“其他货币资金”117,870,809.24元中,同样有申请直销经营许可保证金。
同时,在哈药的财务报告中,其许可经营项目中一直都有“按直销经营许可证从事直销”这一件,也一直将直销保证金列入到了“用于保证的资产”中,这显示了哈药从2006年发表声明以来一直在坚持申请直销牌照。
与众多涉足直销的传统企业相比,哈药显得更为沉着。从2005年筹备直销到现在三年,哈药一直没有成立专门的直销公司或者专业的直销管理团队,哈药一方面以集团的名义向商务部申请牌照,一方面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加快铺开直销市场,这免除了匆忙进入直销而遭致水土不服的隐患。
相对严格的直销牌照审查,哈药内敛的风格对牌照的申请不失为一个利好的消息,尤其是在哈药历经多年坚持不懈的决心之下。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在珍奥和蚁力神相继从商务部的直销牌照名单中消失之后,东北已再无获牌直销企业。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哈药是上市企业,记者在股吧上发现有股民早在4月份就将哈药获得直销牌照作为利好消息在网上发布,以吸引股民购买哈药股票。而在哈药11月25日获得牌照后,26日哈药的股票直接涨停。
隆力奇风头被抢
同为江苏企业,隆力奇在传统的日化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影响力远比安惠更大,两家江苏企业在年初的获牌传闻中也传得最猛,但安惠却率先获得了牌照。
安惠获牌对隆力奇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对牌照资源相对稀缺的内资企业来说,在相邻时间内让江苏两家企业拿牌的概率并不高。
《中国直销》记者在年初采访隆力奇营销部总经理陆金华时,陆金华曾低调表示,“隆力奇获牌的可能性相当大,很有可能在2008年年底获牌”,目前隆力奇还有时间等到牌照的发放。
显然,隆力奇的经销商对获牌要乐观许多,不少经销商口头传诵称,“陆金华在其内部会议中早已宣称,隆力奇在8月份就已经获得牌照,只是等待商务部的公布。”不过陆金华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证实过这一条消息。
隆力奇对直销牌照的热情显然不用怀疑,在2007年2月2日就在商务部发布了声明,这比安惠的声明仅晚了半个月。
在走向直销道路的坚决性方面,作为传统日化巨头的隆力奇显然也比哈药、健康元等要执着得多。隆力奇在决定开辟直销线路之后就开始了大力引进经理人和高级直销商,力图让隆力奇人迅速“懂得”直销。
甚至,隆力奇还极力打造自己的“定制营销”理论,让隆力奇拥有自己的直销商标,这些操作都能体现出隆力奇对直销模式的看好。
在与直销行业接触方面,隆力奇的高层包括其董事长徐之伟在内,与媒体尤其是直销行业媒体的接触也颇为频繁,这也让隆力奇很快就在直销行业中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
但是,内资获取直销牌照的困难并不是通过努力就能解决的,隆力奇在申请牌照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首要的挫折就是传统企业转型直销都要遭遇的难题,陈东方在隆力奇折戟沉沙、人员变化频繁、市场起步缓慢且多次出现乱象,都让隆力奇对直销模式的发展充满疑虑。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多有享受当地政策的隆力奇近来亦麻烦不断,这对隆力奇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失去政府的重要支持对申请直销牌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毕竟直销网点审批的权限主要都是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上。
尤其是在江苏企业安惠拿牌之后,地方政府的资源也有分散的迹象,隆力奇本来较为乐观的获牌形势一下又变得混沌了。
安惠哈药的刺激
本来,安惠的获牌传闻是最热烈的,在此次策划的构思过程中,安惠本是暗藏的内资获牌企业最重要的案例之一,而安惠在本文发出之前就已获牌,反倒成为了本文的例证。
安惠的拿牌让众多传闻的真实度大为提高,曾有多家内资企业的高层告诉记者,截至2008年年底前,至少会有两家内资企业获得直销牌照,而且这两家内资企业早已拿到牌照,只是等待商务部的公布。
当时隆力奇和哈药都被传是最有可能的直销牌照获得者。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热门企业都是传统行业的领军者,反而耕耘多年的专业直销企业却并没有重大利好消息传出,包括天狮在内都已经很久没有获牌的信息流传了。
这在反应内资企业获牌呼声变高的同时,也反应业界对待直销牌照的申请看法日趋成熟。一位拿牌内资企业的高层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商务部外资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对直销的严厉监管并没有结束,传统企业之所以成为新的热门,依然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包袱更轻。”
健康元和海王介入直销非常积极,但它们在直销栽了许多跟头之后已经不再是获牌的热门企业。
反倒是在本文截稿之前记者收到消息,历来宣称自己不是直销的克缇国际被传出获得了直销牌照,但记者在向克缇求证时遭到了公司的坚决否认。
- 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关于规范宣传行为公告
- 东方红航天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
- 新时代国珍玛咖鹿茸血耐力片11.11升级上市
- 美乐家参展第八届进博会获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 新时代广西公司开展第四期社区站负责人培训
- ·安利赴约2025进博会
- ·荣格云·健康巡检公益行走进商洛
- ·康宝莱Pro2col Beta1首秀
- ·三生2025年度盛典有多吸睛?
- ·无限极养固健×萃雅获国际大奖
- ·USANA葆婴再访天通苑社区
- ·双迪合规筑基获“金号角年度荣誉”
- ·永春堂荣获“GDS年度卓越企业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