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社交电商以经销之名行“传销之实”
http://www.dsblog.net 2022-01-12 14:05:53
  近日,社交电商大户“TST庭秘密”(下称“TST”)因被多起群众举报,经石家庄裕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下称“裕华区市监局”)核查,现已因涉嫌利用网络从事传销活动而被立案调查。随后不久,TST创始人张庭夫妇的微博账户均“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禁言,抖音账号也因“违反社区规范”而被暂封。
  而根据TST官网显示的“企业简介”:TST在7年多内帮助1246万人实现就业,辅导逾3300人成立创业公司,覆盖消费人群1亿。
  事实上,社交电商暴雷的导火索,从来都不是利益链上的“核心区”,反倒是利益链上的代理商。如当年的“车智汇”,便是各地的经销商爆雷,相继被绍兴市、荆州市等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车智汇平台也自身难保,相继被荆门市、朝阳市等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稽查。
  社交电商与“传销”到底如何区分?如何避免误入歧途?
  一、社交电商帝国为什么会崩塌?
  与传统电商不同,社交电商以“人”为纽带,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如微信、微博等),以人际关系网络作为渠道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相较于传统电商较高的运营及获客成本,社交电商凭借其强用户粘性及低拓客成本而异军突起、遍地开花。
  然而,社交电商自身也存在一个致命弱点:绕不开的涉传阴霾。细数行业内头部的几家社交电商平台,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曾因“涉嫌传销”而爆雷。原因何在?
  归根到底,还是看社交电商究竟卖的是“货”,还是“人”。
  从表面看,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一样,都是经销商品或提供服务,但对于那些爆雷的社交电商平台而言,往往都是借“经销之名”行“传销之实”。
  根据《禁止传销条例》《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传销包括三种类型:入门费型、拉人头型及团队计酬型,其中单纯的团队计酬式传销活动不构成刑事犯罪(即“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具体如下图所示:

  以TST为例。根据网上公开资料,TST将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蓝卡会员、一类是红卡会员,红卡会员属于真正的“代理商”,可以给别人“开卡”从而招募代理。TST将红卡会员又分为7个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A/B/C/D/E/F1/F),其可按照不同等级、根据个人业绩及团队业绩享受个人销售奖金、自媒体教育推广奖金、批零差奖金等。

- 中国社交零售六大业态大盘点|会员电商篇
 - 2022上半年数字零售“死亡”名单公布
 - 多部门在深圳召开社交电商涉传问题研讨会
 - 从上市到关停 社交电商缘何十年就没落?
 - 社交电商报告:融资总额同比增长501.53%
 -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178项违法行为名称
 
- ·绿之韵2025年三季度总结会举行
 - ·福瑞达生物亮相CBE山东巡展
 - ·东阿阿胶荣获“金牛最具投资价值奖”
 - ·USANA葆婴获特殊食品大会“健康传播奖”
 - ·安利(中国)重庆分公司临时搬迁通告
 - ·无限极养固健x萃雅的私享盛宴举行
 - ·康宝莱会发布蛋糕预拌粉
 - ·圃美多乐活幸福家说明会三城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