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行业反腐风急 雅芳霸王条例垄断权力造危机

行业反腐风急 雅芳霸王条例垄断权力造危机

http://www.dsblog.net 2010-07-20 09:12:16

  不管是权力腐败者,还是行业腐败者,他们都垄断了不同的资源,在这场不公平的交易中,弱者不得不行贿垄断者,获取他们应得的利益

  “当官不要当重要岗位上的官。”这是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在临刑前发出的感慨。

  2006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涉嫌收受贿赂,被中纪委“双规”。根据法庭公开审理时出示、质证的证据认定:在1997年中至2006年年底担任国家药监局局长等职务期间,郑筱萸在审批八家药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过程中,直接或者通过妻子和儿子,受贿649万多元人民币。

  同样是新药审批,以2004年为例,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FDA仅受理了148种。这一数字差异的背后,是二者对新药认定和新药审批权力的差异。

  正是因为掌握了众多新药的审批大权,使郑在利益诱惑面前,流露出贪婪的一面。

  然而,郑的死并没有震慑住继任者。2010年5月,就在郑筱萸被执行死刑后的2年零11个月,同样的地点又发生了同样的故事,这一次的主角是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

  行贿权力

  自2005年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涉案被捕之后,张敬礼就成了国家药监局负责医疗器械的最高领导。由于张掌握着医疗器械注册的生杀大权,企业为了加速抢占市场,往往会把张敬礼作为首要的公关对象。

  从郑筱萸、郝和平到张敬礼,为何药监局频发官员受贿案?

  国家药监局在1998年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药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个部门合并而成。国家医药管理局管企业,药政司负责审批新药,合并后的药监局大大强化了审批新药的能力,却没有切断和企业的联系。

  分析人士认为,2002年开始,国家药监局由属地管理变为垂直管理,此次改革虽然解决了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监管分散的弊端,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权力过度集中,且没有管理控制和监督,这正是药监局频发腐败的根本原因。

  权利过度集中的不只药监局一个部门。匡新案发前是发改委基础产业司综合处处长,此前曾任民航处处长超过10年,该职务是“中国十大最有权力处长”之一。在匡任民航处处长期间,所有机场的规划建设和航空公司购买飞机,在报经民航总局批准后,都要报国家发改委批准。匡的权利大到机场规划建设的审批,小到每个航空公司可以购买几架飞机。可以说,这种不合理的权力配置葬送了匡的前程。

  “过多的权力腐败案件的发生是源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缺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汪玉凯认为,权力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的权力过多、过大,市场权力过小,如果政府把权力交给市场和社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中避重就轻,部门设置仍不合理,政府设置的门槛过高,市场和社会的门槛就越高,政府的权力也就越大。

  反思民航腐败案、药监局腐败案等,不难发现,政府部门权力过大,且过度集中,更容易造成寻租的机会。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文/ 鲁菲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