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ganopoly

 

文章数量:997

点击人次:4622552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转载】 怎样把数据留给你的子孙

非直销 │ 2011-11-16 12:10:39

迟早有一天,一切都会数字化。录音、录像、电视信号、照片,还有书籍,都不例外。

    这很美妙,是吧?数字化意味着即时存取,意味着可以无数次复制而不必担心质量受损,还意味着可以即时传播到全世界。但是,我们必须赶紧让自己勤快起来,否则这可能会对我们的文化留存造成致命打击。

    就拿摄影来说吧。我们很清楚150年前的人长什么样子,因为那些相片——没错,就是模拟格式的传统相片,到现在还看得到。可如今人们还会印些什么照片出来呢?除了几张特别有收藏价值的,绝大多数数字照片都是用显示屏来观赏。这种方法很便捷,视觉效果也不错,尺寸要比常见的6寸照片大得多。可是不要说150年,它们能够保存50年吗?

    这需要大量假设。首先就要假设,150年后仍然存在JPEG这种目前最常用的数字照片格式。JPEG有机会搏一下,毕竟全球图片文件数量有数十、上百亿。不过将来如何也很难说。目前还没有哪种电脑文件格式的存在期限超过50年。

    而那些不够主流的文件格式,处境将更加严峻。保存视频文件会是一场噩梦。数字摄像机的历史尚短,我们就已经创造了成堆的文件格式:MPEG-2、AVCHD、MiniDV、MOV、AVI,不胜枚举——这还没有算上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老式磁带格式。不要说100年,就是50年后,这些视频仍能播放的几率又有多少?

    在微软最早的Word版本所支持的文档格式中,一部分已无法用今天的Word软件打开。你真的指望100年后仍能播放AVCHD格式的视频吗?

    至于电子书,就更别指望了。由亚马逊、邦诺、索尼与苹果提供的这些电子书文件互不兼容,专机专用,禁止拷贝——而且都是新生事物。你真觉得这些防拷贝系统,甚至发明它们的公司,再过150年也照样存在?

    不,在你给自己的Kindle、Nook或iPad购买禁止拷贝的电子书时,你应该设想自己买的仅仅是临时阅读权,而不是这本书本身。你很难把你的“藏书”像传统书籍那样留传给子孙后代。

    每次我一提到格式失效和数据丢失,总会有几家公司不失时机地放话:“我们开了一个新网站,叫做‘永存网’,能永远保存你的数字化文件!”这话听着不错,但我们知道,互联网自己都只有20岁而已。更没有哪家在线存储公司成立10年以上——而且有几家已经退出市场,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美国在线(AOL)推出的Xdrive服务。如果你真的相信当今这些所谓的“永存网”能帮你永久保存文件,还不如去相信大街上投资信托公司发的传单呢。

    换句话说,在这股恨不能数字化一切的热潮中,对于如何保留这些格式,我们似乎没有给予同等关注。

    不过,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只是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做。100年前的老相片能传到我们手里,很大程度上纯属意外,比如说,我们可能是无意间发现了一摞旧相片。但换作数字文件,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意外了。不会有人在2061年偶然发现你存在硬盘里的照片,我敢肯定。(你有哪块硬盘用上10年的?)

    如果我们确实有意将数字文件传至下个世纪,就得像照料花园那样来精心照看它们。普通磁带超过15年就会变质,因此,若想把老唱片、录像带都转换成数字格式,就要赶快了。大容量硬盘的价格现在很便宜,你也能在谷歌网上找到大量教程,教你如何抢救这些内容。

    接下来,你要保证每隔10年就重新查看一下这些存档。若要把这些数字文件传到你的曾孙手里,就得有人,甚至是几代人,把它们从旧硬盘拷入新硬盘,再从新硬盘拷入固态硬盘,接着是纳米管,再来是大脑植入物——或者是将来出现的任何新型存储媒介。当然,会更新换代的不光是存储媒介,文件格式也得进行相应转换。到2021年,AVCHD可能已不再是视频录制中会使用的格式,不过肯定会有某种软件能将它转换成其他可用格式。

    如此一来,我们的图片、视频和文档多少总会有一些能传到2161年。或许只是极小一部分,但也足以让你的后人感念你每10年为此付出的一次努力了。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

«上一篇:没有人替你买单   下一篇:一袋土豆»

评论(0) 点击次数(6158)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