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专家观点 » 16位直销专家纵论2012

16位直销专家纵论2012

http://www.dsblog.net 2012-06-28 14:35:49

李久慈:中国直销市场吸引全球目光

 

  【李久慈档案】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台湾直销大学创办人、领袖大学创办人,台湾直销界传媒及服务业开创者、权威的直销专家之一,曾主持过台湾“直销热线”电视节目,多次参与制订与修改台湾地区直销法规。现任传智集团总裁、《直销世纪》杂志社社长、北京大学直销总裁讲师班讲师、亚洲直销产业趋势专家、行业经营顾问。
  【纵论观点】经商务部批发直销许可证的公司已达30余家,这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直销门槛最高、限制最多的国家而言,已经具有直销行业发展的意义。尽管现行的法规或有未尽完善之处,然而,不论政府执法单位还是直销行业经营者,都已逐渐调适并形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规律。只要法规环境持续处于稳定状态,中国的直销市场都足以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根据调查,70%的直销获牌企业都处于成长状态,只要中国的法规环境持续处于稳定状态,中国的直销市场都足以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就目前获牌公司的背景分析,中国内资企业的获牌家数正逐渐增多,并占有愈来愈高的比率。因此,未来中国的直销行业,内资企业的表现将对直销行业的发展更具关键影响力。
  虽然每一家内资企业都打着民族企业的大旗,并以数年后超越安利为目标。然而,去年中国直销业绩的排名中只有一家内资企业挤进前五名(这还是拜雅芳上一年度业绩大幅衰退之故)。因此,内资企业如何藉地利、人和之优势,奋起直追,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以我的长期观察,中国内资直销企业要赶上外资,有以下三个重要课题:
  一、如何取得直销商对于公司的信赖。我们常说直销是个可以世袭的事业,但这有几个前提:公司要能长远存在、公司对直销商的承诺不变、直销商的利益为公司的核心利益。当1998年中国政府对当时的传销“一刀切”的时候,安利公司做到了她的承诺,另外两家外资企业完美公司、南方李锦记(无限极)也坚持了下去,今天他们分居中国直销的前三名。直销公司如何保障直销商的长期权益,绝不因故改变。这个最核心的企业理念,不是口号,而是生死存亡时的坚持。如果做到了,直销商就能死心塌地的与公司合作;反之,团队与公司之间貌合神离,绝对不能持久。
  二、明确公司长远经营的目标方向。许多内资企业的老板,对于国内的大环境欠缺信心,时时担心政府的政策改变,直销可能做不下去,因此无论制度设计或是市场决策都是以短期优先。例如奖金制度的设计,以实际拨发率高于同业为诉求,或是给予个别团队不同的加入条件。凡此种种,短期虽然可能见效,但破坏了公司合理的利润结构与市场的公平性,终究难以持久。此外,盲目开发海外市场,夸大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不切实际的股票上市计划,都足以证明公司并无真正的长期规划。
  三、奠定企业综合管理实力。直销公司经营的三大基本竞争要件:产品开发、市场管理、营销策划。此三方面,都有其直销行业的特性,产品(或产品组合)竞争力不足,凭借制度也只是短期行为。各大国际性直销公司在此三方面,都有专业的人才与团队主其事,而内资企业,往往凭借的是原有产品优势,加上关注于市场团队的吸纳,对于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企划等专业性较为忽视,若要跻身为一流直销企业,对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赖加强。
  从长远来看,内资直销企业以其地利人和之便,终究会成为中国直销行业的多数,而如何能深入体会直销公司经营的精髓,从企业文化与理念上修炼直销之魂,应是所有内资企业共同的功课。

来源:当代直销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第1楼, 应勒令退市 2012-07-12 11:42:32   投诉 支持(3881)
    保健产品在直销业应勒令退市 很多直销公司嗜好抢做保健蛋糕,什么补充型呀,功效型呀,再发展到某某专利、代代更新等神秘莫测、卖弄悬念,旨在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外行骗取更高利润.....而学问高深、错综复杂的人体生命科学及基因密码得到广泛普及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造成很多人越需保健却越得不到合理保健。   科学家说不过商家。满街的黄婆都在夸耀自己的瓜,一夸就夸一个天花乱坠。因此,至少有三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层出不穷的产品知识让平民百姓学得晕头转向,犹如“邯郸学步”无所适从,到头来越弄不懂吃哪种保健品好?   2.不少人从相信到迷信,如醉如痴,于是乎,盲目自信,孤芳自赏,听信于保健品功效的“神奇”,往往延误自身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给生命健康带来隐患。   3.不少人在保健课堂中,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有意制造健康危机,给人们带来盲目恐慌,使不少受训人多疑、郁闷,自责。不必要的操心削弱了生物本能战胜疾病的斗志和信念!因为心理意志的受损,由此引发了神经衰弱,使人全身不适,使不少敏感人有难以言状、道之不尽的病苦,像魔鬼样的阴霾紧紧跟随,吃再多的保健品不奏效时,还自我阿Q--剂量不足,疗程不够。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保健产品的功效,原本就没有一个可衡量尺度,无非让大胆侥幸、好夸的人占了余地而已,而顾客的好转反应与病程进展的症状表现有时就像孪生兄弟样难以分辨,这人命关天的大事却在歪嘴和尚口中,愚昧侥幸,胆大妄为地胡言乱语,很多的病情加剧甚至恶化了亦牵强地误认为冥眩反应(整键反应)自我安慰,不少人被自欺欺人的误导酿出祸害。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直销商销售这些难以确定性能的产品时,自身严重怀揣着一种说不清、道不尽,仍是难以言状的迷惘心情,心中笼罩着一股乌云地做销售,这尴尬、无奈的销售阴霾难以唤醒顾客的购买欲,继而,使公司难以实现高效营销的真正目的。 保健产品在直销业极具隐患,不像厨具---你再会吹,不会吧萝卜煮成白菜吧?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